1 / 4
文档名称:

破解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难题对策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破解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难题对策建议.doc

上传人:lrrfsyq836 2020/4/2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破解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难题对策建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破解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难题对策建议农村散居特困人员是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的“重中之中”,对该群体集中供养也是基层工作的“难中之难”,为全面摸清**自治县散居特困供养人员的实际情况,10月18日至10月29日,**市驻**自治县脱贫攻坚督导组,坚持问题导向,全力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对该县15个乡镇102个村(居)的455户465人散居特困供养人员,进行了入户走访调查。通过实地走访,结合先期督导敬老院集中供养情况,向**自治县建议需集中供养111户114人,暂可散居202户206人。通过督导发现,**自治县高度重视特困人员的监管、政策落实以及服务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监管力度,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在具体落实工作过程中,有的地方还存在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偏低、散居特困人员保障不力、执行扶贫政策不够到位、特困人员监管不够精准等方面问题。为帮助**自治县查漏补缺,尽力解决好特困人员供养问题,督导组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各地借鉴参考。一、关于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高问题(一)主要原因。一是心理因素。特困供养对象通常性格怪异,对“五保户”或“特困供养人员”称呼非常敏感,认为集中供养是对他们的歧视,不愿意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二是经济因素。部分特困人员因身体残疾等原因导致特困供养金需由亲友代领,亲友将供养金用于整个家庭开支,只给予特供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甚至部分特困人员身体较好,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亲友需要其帮助干农活,加之担心特困人员个人财产如果集中供养后将被变为集体财产,集中供养后每月只能领取100元生活费等利益问题,导致亲友以各种方式阻碍教唆特困人员不让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三是管理因素。因人手少等客观因素导致敬老院管理服务不到位,形式单一,尤其是部分特困对象入住后,因种种因素不满意,返回老家后大势宣传,导致其他特困对象不愿意入住敬老院。四是自身因素。绝大部分散居特困对象,由于长期以来的生活****惯,担心与敬老院同住的老人性格、语言****惯、风俗、差异较大难以相处,加之不****惯受到约束,由于敬老院要求必须讲究卫生,不准抽烟、喝酒等,导致不愿意集中供养。(二)对策建议。一是切实提高入住率。对居住偏远,年龄较大、身体差(失能、半失能)的特困人员,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讲明有关政策,帮助打消思想顾虑,通过组织试住等形式,让特困人员通过切身体验实现由“要我入住”到“我要入住”的转变,最大限度提高入住率。二是加大对特殊散居特困人员的关注。对疑似精神疾病的特困供养人员,要做好精神疾病鉴定工作,确有精神疾病的,要及时送精神病院就医。对失能、半失能又无实际照料人的散居特困供养人员,需加大工作力度,及时送县城敬老院集中供养。二、关于散居特困人员保障不够问题(一)主要原因。一是散居特困人员保障不力。有的散居特困对象住房条件没有得到完全改善。仍有部分对象居住在老旧的房屋,有的年久失修,有的墙壁裂缝,屋顶漏雨,房屋的安全性不高,居住舒适度低。且生活条件较差,生活设施简陋,脏乱差现象严重,部分对象缺少换洗衣物、被褥。二是照料协议不规范。绝大多数照料协议,未规范化制定协议文书,协议文本不规范,大多数协议规定特困对象死亡后,其个人财产(如房产等)归村集体所有,但物权法规定,个人财产可以继承,未充分考虑照料方利益,导致照料人不愿意签订照料协议。同时部分照料协议一签了之,照料协议签订后,无实际照料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