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文档名称: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doc

格式:doc   页数:10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doc

上传人:825790901 2016/3/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宣化上人开示录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宣化上人开示录(三) ?目录一、佛法在行不在说二、大悲咒能消灾难三、极乐世界在眼前四、忏悔就是改过自新五、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六、修行有四个阶段七、早起晚睡为谁忙八、念佛如同打电话九、毋临渴而掘井十、念菩萨能明心见性十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十二、学佛要修戒定慧十三、寺前涌出常流水十四、金山寺的家风十五、学佛法要拿出真心十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十七、“无漏”的智慧光明十八、修德?造业? 十九、万物皆在说法二十、莫待老来方学道二十一、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二十二、为世界和平而努力二十三、禅七要克期取证二十四、恰到好处是中道二十五、佛法最平等二十六、大善大恶,超出数外二十七、求菩萨为全球消毒二十八、修行莫贪快二十九、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源三十、○返本还源的奥秘三十一、无规矩不能成方圆三十二、耽着味禅头头错三十三、好道场难遇三十四、痴爱缠绵成草木三十五、佛门的不幸三十六、来生愿做连体婴三十七、参禅秘诀: 专一三十八、光音天与科学三十九、性、识、意、心四十、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四十一、参禅要有择法眼四十二、得一万事毕四十三、六大宗旨即是五戒四十四、德行的表现四十五、禅七诲语四十六、结禅七偈四十七、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四十八、贪享受何必出家四十九、出家人要诵三经五十、四大道场在美加五十一、出家乃是大丈夫事一、佛法在行不在说道德是为人的根本,有了道德,我们才能立得住脚。◎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三日上午观音七开示于香港西乐园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江河之水后浪推前浪。韶华易逝,世上青年逐老年,这样随之逐之,渐渐又归于老死朽灭,无踪无影,足见一切无常。正因为一切无常,所以我们应该赶快找一个归宿。在座各位,总算幸运,找来找去,终于信佛了。信佛,能令我们得“常乐我净”──究竟之乐,所以我们应信佛。可是,也并不是说只是“信”便可以了,也要依法修行,若是只信而不修行,犹如说食数饱,于自己本身了无益处。所以古人说: 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 德要修的,不修哪有德? 所以,我们应该躬行实践,常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这句话看起来很难懂,为什么说应该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呢?因为,“道德”二字是为人的根本,好像树木的根一样,所以有了道德,我们才能立得住脚;反之,脚下无根,那么则无处可立,进退维谷,不能有所作为了。若是我们能把这二字实践了,那么,人格更可以立得住,而一切亦自然可以成功了,所以说:“‘道德’二字,是做人的根本。”《论语》上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才能生出道,这是古有明训的。正如刚才所说,日子是似箭般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过去的且让它过去了。可是来者可追,对于未来,我们应立下宗旨,不让它糊里糊涂地度过。西乐园一向的宗旨是提倡“净土法门”,主张大家精进念佛。所以每年的六月十九日和十一月十七日(农历),都照例地举行观音及阿弥陀佛七的念佛法会。可是呢,大家不可以就“照例参加”,马马虎虎地敷衍一下就算了,应该一年比一年精进,念兹在兹,在这七天里头,在在处处、时时刻刻我们都要勤念菩萨的名号,不可以懈怠。我们要念菩萨,而不是要菩萨念我们,为什么说不要令菩萨念我们? 因为,在这打七的期间,你若是挂打七的名,而杂念纷纷,也不勤称诵菩萨的洪名,那么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会为你这个可怜的众生而可惜,为你不是诚心来打七而焦急。所以,大家应该至诚恳切地念,而且更进一步地要有一颗慈悲喜舍的心。如果能够这样,我敢肯定地说一句:“菩萨是绝对会加被各位的。”同时,西乐园从来没有用帖子请过任何一个,大家都是自动发心来参加打七,这点可见大家并不是没有诚心,而这种自动发心的精神,也很值得嘉许。既然这样,我们更不要让这份真诚白费了,我们都要发愿念个“水落石出”,念至菩萨现身说法,才不枉这次参加打七一场。今天是打七的第一天,在这开始打七的今天,我预祝各位今年能有所成就,否则,我要和大家算帐。要是帐算不清,可别后悔!闲话不多讲了, 还是多念几句菩萨的洪名吧! 二、大悲咒能消灾难真正的好处,是说不出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三日下午开示于香港西乐园寺在天气炎热中,大家能不畏热,也不怕山高路远地赶来参加打七,究竟有什么好处?真正的好处,是说不出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真心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领会到其中的妙处。怎么样才能获得好处呢?没有其它,正如方才所说,只要真心地念菩萨的名号。真心,换句话来说就是专心。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蔽”, 能够专一,就自然能够感应道交。这种感应道交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可是这却要自己用功,旁人无法代替你,更不是可以侥幸的。就拿“说食数饱”作一个譬喻:譬如一个人,光是说吃饭怎么样有营养,可是始终都不去吃,那么,饭纵使真有营养,而说的人能得其营养吗? 所谓: 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钱; 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我们念菩萨,也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