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线损与线损管理讲座.doc

格式:doc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线损与线损管理讲座.doc

上传人:endfrs 2016/3/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线损与线损管理讲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线损与线损管理讲稿(提纲) 第一讲(节) 线损分析一. 线损基本概念 .电网的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电能从发电机输送到客户需经过各个输、变、配电元件, 这些元件都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抗, 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就会造成一定的损耗,这种损耗通常可用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两种形式表示。功率损失是瞬时值, 电能损失是功率损失在一段时间上的累计效应。 .线损电量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的损耗与损失体现为线损电量。对电网经营企业来说, 通过线损理论计算出来的只是全部实际线损电量的一部分, 即技术线损; 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 从发电厂至客户电度表所产生的全部电能损耗和损失还包含管理线损, 其中管理线损是无法进行理论计算的。为此, 线损电量通常是根据电能表所计量的总“供电量”和总“售电量”相减得出,即线损电量= 供电量?-售电量其中,供电量是指供电企业供电生产活动的全部投入电量; 售电量是指供电企业向所有客户( 包括相邻电网等) 销售的电量以及本企业电力生产以外的自用电量。 .线损率与统计线损率线损率是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率,其计算公式为: . 线损率=?供电量线损电量 100% =?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 100% 显然, 线损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电能计量装置的精确度,供、售电能表抄录的同期度和营销抄表、核算的准确度。上式中的线损电量是根据统计范围内电能表所计量的总“供电量”和总“售电量”相减得出, 所以这样计算出来的线损率是实际上的统计线损率。我们通常所说的线损率都是统计线损率。 .无损电量供电企业通过电网从发电厂或相邻电网购买电量的同时, 又通过电网把电量售给各类用户。在电力营销和线损统计管理中, 有一类电量被称为无损电量。无损电量可分以下两种情况: .全无损电量:营销管理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存在由于购电的计量点和售电的计量点是同一块计量表计或者是在同一母线上(且有购、售关系)的两块表计,如果忽略电流在母线上损耗, 这类供电量和售电量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不承担电能在电网传输、以及电力营销中的任何损耗,我们可以将这部分电量称之为全无损电量。 .本级电压无损电量:在实际线损管理中,通常将以变电站出线关口表计费的专线电量称作无损电量。需强调的是, 这种无损电量的所谓“无损”是个相对的概念。例如,对 10kV 电压等级而言, 10kV 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是无损电量; 但对于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 而言, 10k V 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则是经历了 35k V 及以上电网输送的, 显然存在着损耗, 因此在计算 35kV 及以上电网线损率时, 10kV 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不能看作无损电量。供电企业在进行线损统计计算时, 从供、售电量中分离出无损电量的目的在于: 一方面可以查找本级电压电网线损发生的环节,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并制定降损措施; 另一方面能得到客观反映管理水平的线损率,更便于不同电网和企业之间的比较和分析。如在进行 10kV 电网的线损率统计时,可以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在供、售电量中包含 10kV 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 另一种是在供、售电量中不包含 10kV 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显然按第一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线损率( 综合线损率) 低于按第二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线损率(公用线损率) ,但是后者更能反映该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水平,在线损分析和管理中更有意义二. 线损电量的构成线损电量由技术线损电量( 理论线损电量) 和管理线损电量两部分组成。 2. 1 .理论线损电量(技术线损电量) 根据《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DL/T686-1999 )的规定,理论线损电量是以下各项损耗电量之和: .变压器的损耗电能; .架空及电缆线路的导线损耗的电能; . .电容器、电抗器、调相机中的有功损耗电能、调相机辅机的损耗电能;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表、电测仪表、保护及远动装置的损耗电能; .电晕损耗的电能; .绝缘子泄露损耗电能; .变电所的所用电能; .电导损耗。 .管理线损管理线损则主要是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电量损失。其中供电方的管理原因当然是主要的, 但也包括了用户的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如: .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 . 营销工作中漏抄、错抄、估抄、漏计、错算及倍率搞错等; .用户违章用电及窃电。还有一种原因, 比如一些有效的技术降损措施( 尤其是经济运行措施) 应该同时也可以通过管理来实现, 而我们没有去做、没有去管, 这些能减少而没有减少的损失是否也可以算作是管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