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2
文档名称:

任志强_《任你评说》.doc

格式:doc   页数:8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任志强_《任你评说》.doc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3/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任志强_《任你评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序出第一本书时,是与华润" 分手" 之后的再创业阶段,也是华远最困难的时期。 2002 年一位朋友说, 这时候要鼓动士气, 建议我将原来写过的文章汇编成册出版, 以重振华远雄风。于是, 我请刚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简称住建部) 部长职位调任湖北省省委书记的俞正声部长为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序。俞正声部长调任之前, 曾提出让我兼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一职。这是一种不给工资, 但需要投入研究经费进行市场与政策研究的兼职工作( 在这之前证监会已有了这种外聘的兼职工作) 。遗憾的是,由于俞正声部长工作的调任,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序中,俞正声部长还专门提及了此事。我与俞正声部长的结缘,首先来自于结怨。 1998 年的房改政策出台之后,中国房地产协会召开了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当时我并不知道部长坐在台上,在主题发言中我不断"攻击"23 号文件①中经济适用房政策的非市场化, 并且提出了推行住房市场化应同时建立保障性住房体制的问题。这可是犯了" 滔天大罪" 啊! 但好在俞正声部长在此后的工作接触中, 虽然不同意我的许多观点, 但赞成我对问题研究的认真精神,随后就有了那篇序。事后俞部长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给别人的书写序,因此也更显这篇序的珍贵了。本来俞正声部长的那篇序已是最有分量的一篇序, 但出版人还是希望用更多的名人来为我的书" 壮胆", 于是就又请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早年曾任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的何鲁丽,为我的第一本书写了一篇序言。何鲁丽副委员长不是地产方面的专家, 但却是看着、帮着我们长大的父母官, 也是一位慈祥的老大姐, 从来不以高官的身份发号施令, 而是以引导与教育的方式, 给我们方向与力量。正因上述原因, 才有了后来 REICO 工作室①的建立和连续 10 多年对地产的研究, 以及华远的再次上市等。 2003 年1 月,我的第一本书《任人评说》出版了。然而,对我并没有信心的出版社, 大概是担心书卖不出去, 大约只印了不到 1 万册。书中的内容太多, 且字号太小, 让许多人都说那是一本根本不想让人看清楚的书。至今许多人都不知道我曾出版过这样一本书, 也让媒体有扭曲事实真相的机会。我的第二本书《任我评说》出版于 2008 年9 月。这次我没有再请领导们为新书写序, 而是请了一位企业家宁高宁先生作序。宁总是我深深敬佩的中国少有的企业家。正是 1994 年与华润的合作、 1996 年香港的借壳上市、 1997 年的国际发债、 1998 年危机时的扩股、 1999 年底的辞职、 2001 年的最终分手, 让我从宁总身上不仅学到了资本市场中的运作、企业的深度管理, 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当时, 社会上有许多对我的不同角度和态度的评价,而我认为让一个曾经与我合作,又以" 分手" 为结局的人来写序会更为客观和准确。宁总也并不完全同意我的观点,但却以" 仔细看看任志强" 为题,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第一本书的书名之所以叫《任人评说》,是因为明知书中的许多观点与看法并不追随社会的主流, 颇有些" 叛逆", 也认为必会引起诸多争议。因此, 书名用了个双关语, 意为我的评说也可由任何人提出批评、指正,而非以一家之言" 惑众"。第二本书的书名用《任我评说》是因为有了一些调查研究的资料, 并被实践证明许多结论是对的。故不论这些意见是否与社会的主流相一致,都必须要说出来,要力争能说清楚, 要用自己认为正确的分析( 也许会是错误的) 来避免政策的错误。当社会普遍认为已出现改革的倒退时,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坚持改革之路则是" 匹夫有责" 的神圣使命。第三本书的书名则是在第二本书面世之后就被一位曾经在北京市西城区任职的领导开玩笑式地指定为《任你评说》了。这恰恰是另外一种反思, 即当曾经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自信一定是对的时, 会发现与主流社会不合拍的观点中, 也许有许多并非是正确的。但****惯使然, 我已无法改变这种思维和表达观点的方式了,连语言与风格大约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固化了。而且社会的进步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时, 每个人都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观念, 于是把自己的意见放在阳光之下, 让所有的"你" 都来评说, 会对自己和社会的进步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正是因为抱持着这样一种心态,故而在日常的论坛中会被媒体曝光出许许多多的" 雷人语录" ,其实,这些在社会中广为流传的雷人语录,都是我说的。虽然在媒体或网络的传播中会有所扭曲, 但并不能否认, 它们是从我所说的话中引申的。任何话语都一定有其特殊的前因后果, 都会有特定的条件, 就和这个社会中绝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无缘无故的恨一样, 问题也恰恰出在,如果媒体剪掉了这前前后后的语境背景,那么就一定会变成雷人的语录。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会有许多身份, 就像在一个家庭中你可以是爷爷、是父亲、是儿子、是丈夫, 在身份定位不同时说出来的话是有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