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第7周)初一历史上集体备课.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7周)初一历史上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dsjy2351 2020/4/2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7周)初一历史上集体备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复习提问: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汉武帝的大一统。课前导学:复习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各出现了什么局面?(启发学生回答)A、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B、东汉初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2、过渡讲解:由于两汉初期的统治者重视经济,使得当时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请看66页“导入框”的内容。讲授新课: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加强集权措施和商业的繁荣。当堂自测:利用小测验检验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重、难点:第14课两汉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教学过程::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各出现了什么局面?(启发学生回答)A、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B、东汉初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由于两汉初期的统治者重视经济,使得当时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请看66页“导入框”的内容。-82页“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和“动脑筋”内容,思考回答: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产生了什么效果?A、汉武帝治理黄河。由于黄河水患影响了财政收入,汉武帝改变态度,亲临黄河督工,命令随行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此后,黄河80多年无大灾。B、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筑堤、疏河,使得被淹土地又变成良田,并维持黄河800多年不改道。汉朝农民为兴修水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汉代牛耕图”和“耧车”图,回答:A、牛耕在什么时候出现?(春秋后期,那时要用三个人驾驭两头牛拉犁耕地。)B、西汉的牛耕有了什么进步?(已装上“犁壁”,便于翻土碎土;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提高了效率。)耧车起了什么作用?(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当时农作物品种怎样分布?(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广泛种桑麻。):随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欲知其究竟,请阅读82-83页“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西汉锦袍”和82页“马王堆素纱衣”、83页“文献资料·后汉书摘录”以及47页“自由阅读卡·铁氏三兄弟”和85页“自由阅读卡·汉代炒钢法”,讨论回答问题:西汉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地表现在哪些行业?有哪些成就领先于世界?A、丝织业,使用提花机,产品精美,为外国人叹服。B、钢铁冶炼业,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1000多年,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炼质量。炒钢技术是在西汉中期发明的,欧洲到18世纪中期才会使用它。“活动与探究3·议一议”:你怎样看待日本发现“汉委奴载与真实的文物完全一致,说明了我国的历史书籍具有极高的可信度。B、可以肯定,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和日本的交往已很密切。“活动与探究2·找一找”: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犁壁、耧车、水排、炒钢法等。):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而商业的繁荣集中反映在当时的首都长安。请看83页“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