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说明《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编制组二○一○年十月目录1项目背景 22编制原则 、政策的原则 33编制依据 34工作过程 55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电耗的统计范围 、电耗的计算方法及定额的确定 、电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 86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87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 、实施与监督 ,使本标准持续改进 10《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资源、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厉行节约,建立以资源的高校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节约型社会是必然选择,也是是我省建设“两型社会”的重点。普通高等学校担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任,是社会构成中的重要社区,也是资源、能源消耗的大户,涉及面广、数量大、形式多样。近年来,我省普通高等院校发展迅速,其用能、用电量也随之大幅增加。因此,建设节约型高校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推动我省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型办)提出要制定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综合能耗定额标准,期望通过制定和实施该标准,结合差别电价等政策,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消耗的能源、电力进行定额管理,进而推进普通高等院校的节能减排工作。2010年9月,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受两型办的委托承担了起草该标准的任务。由于该标准的制定时间比较紧张,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成立了的标准编制组专门负责编制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以确保按时按质量完成该任务。: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综合能耗、综合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为普通高等院校的综合能耗、电耗进行定额管理提供依据,能有效降低普通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原则制定本标准要求遵循国家有关法律的要求,配合国家、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重点考虑我省“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分类与计算方法,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可靠。、普通高校的规模分级和功能区分类要符合我省普通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方便普通高校在采标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同时要做到切合实际,并符合公平原则。,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做到适度的前瞻性。3编制依据制定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精神,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制定。在编制两项标准的过程中,-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同时,参考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和DB33/T737-2009《普通高等院校单位电耗定额及计算方法》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了普通高校单位综合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标准。、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9月上旬,确定参加起草的单位和人员,成立编制组,开始启动制定工作。编制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阶段的任务与目标,确定了制定的方法与思路。编制组成员开始查阅文献,主要内容:我国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的有关普通高等院校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普通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情况;普通高等院校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作用;我省高等院校的能源消耗情况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编制组拟定了待制定标准的基本框架和有关基本文字内容。2、耗能、电耗情况调查2010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编制组针对不同类型的单位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在省两型办的协助下,选择有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