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651012**** 2020/5/14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材分析“加减混合”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连加、连减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退位减法及有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好“加减混合”运算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发展思维能力的延伸。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情感兴趣。为此,在探索计算方法上要适时、适当给予启发和引导,个别学生能够主动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有些同学没有主动思考探索,合作意识不强,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计算和动手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精神。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三个数加减混合式题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三个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情感与态度与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在乘坐公共汽车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哪些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分小组交流在乘车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可能会说,在途中有下车的,也有上车的。)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又上来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这道题该如何解答?(3)、指名列式解答并板书计算过程。这道题的竖式能不能直接用简便写法呢? 让学生在练习上写出连写竖式,然后指名板演。 2练习。 3、小结。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1、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8题。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2、判断题。(指名学生当小老师)75-36+4=3519+36-27=183、汽车上有44人,中途有15人下车,14人上车。现不有多少人?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