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学习逻辑的意义.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习逻辑的意义.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5/23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习逻辑的意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逻辑的意义在《列子-汤问》篇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H:“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证明孔子并非“多智”。孔子是否“多智”,不属于逻辑问题,在此姑且不谈。这里要谈的是两小儿“辩斗”中存在的逻辑问题。一个小孩子的论题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他的论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个论据能站得住脚吗?不能。因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和它相映衬的是错落的房屋,参差的树木,所以太阳在人们感觉中显得特别大;而到了正午,太阳升到高空,和它相映衬的是无边无际的蓝天,所以人们觉得它变小了。这是人们的错觉所引起的。太阳不论初出,还是正午,大小是一样的。这个论据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因而是虚假的。用虚假的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这在逻辑上就犯了“推不出”的错误。另一个小孩子的论题是“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他的论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个论据也不能成立。早晨阳光斜照,照射的面积大;透过大气层,阳光的热量乂被大气层吸收了一部分;经过漫漫黑夜,地球的表面己经冷冰冰,刚照射不可能一-下子就热乎起来,这里有个热时效的问题,因此“日初出沧沧凉凉”。到了正午,阳光直射,照射面积较集中,大气层的热吸收小了一些,被晒了一个上午的地球表面热腾了,因此中如探汤”。用“日初出沧沧凉凉”利“日中如探汤”做论据同样推不出论题。在《说苑•正谏》中,记载了又一个故事: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吴王想去攻打楚国,左右大臣都劝说他不要去攻打楚国。吴王主意巳定,不愿听取不同意见,就蛮横地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有谁敢再来劝说,我就处死谁。”宫中有个少年,想去劝说但乂不敢。于是,他就怀揣弹弓和弹丸,-•连三个早晨,在后园转来转去,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吴王看见了感到很奇怪,就把这少年叫过来,问道:“你为什么白讨苦吃,让衣服湿到这个地步呢?”这个少年见劝说的机会已到,就对吴王说:“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处叫着,饮着露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后面正弯曲着身子准备捕它呢;螳螂一心一•意地准备捕蝉,却不知旁边的黄雀正等着吃它;黄雀伸长了脖子正想吃螳螂,却不知道我弓上的弹丸正对准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只知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各自后面存在的危险哪!”吴王耐心听完以后说:“讲得好!”于是,改变了出兵攻打楚国的主意。这个少年恰当地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提醒吴王:不要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少年的这一番话讲得很形象生动,也很有道理,既合乎1逻辑,又富于启发性,终于说服了吴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人们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