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传统喜剧语言学研讨语言学发展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统喜剧语言学研讨语言学发展论文.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16/3/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喜剧语言学研讨语言学发展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统喜剧语言学研讨语言学发展论文作者:尉万传单位:湛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古人重“笑”的审美价值,但一般更重其社会功能。“谈笑”而“解纷”,是古人最为看重的。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谈言微中, 亦可以解纷。”当然也有强调“谐笑”的“解纷”之外求得心理平和、缓解心理疲劳的功用的, 《笑笑录序》中便有“平生善愁,居恒郁郁不快,亦赖陶写胸襟”之语。相较而言,明郭子章《谐语序》中之议更为全面:“顾谐有二: 有无益于理乱, 无关于名教, 而御人口给者, 班生所谓口谐倡辩是也; 有批龙鳞于谈笑, 息蜗争于顷刻, 而悟主解纷者,太史公所谓谈言微中是也。”清李渔《闲情偶寄科诨第五》则提出“科诨”在词曲欣赏中的“醒脑提神”之效。我国古人对笑的本质机理也有所思考。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卷十六《事部四》中认为,“古今载籍, 有可以资解颐者多矣, 苛悟其趣, 皆禅机。”以“禅机”喻“解颐之趣”的领悟。明人潘之恒《谐史引》的“仁义素张, 何妨一弛, 郁陶不开, 非以涤性”之说又似乎是指“笑”源于内心被压抑的情感的宣泄, 颇近西方的宣泄说。《***》第七十六回“自古言:‘不亵不笑’”则近于弗洛伊德的分析。明冯梦龙的《广笑府》、《古今谭概》和清陈皋谟的《半庵笑政》都揭示了一个近似不谐说的命题: 笑产生于矛盾, 可笑性无处不在。如《半庵笑政》中列举的“乡下人着新衣进城拜年”“口吃人相骂”等。《半庵笑政》还探究了笑话的内涵,从笑的内外部规律方面列出“笑品”、“笑候”、“笑资”、“笑友”、“笑忌”等项。我国传统幽默理论不乏对幽默各个方面的思考, 但就整体而言, 对幽默的社会功能较为看重, 而对幽默产生的机理缺乏系统的阐述和深入的理论探讨。现代意义上的幽默研究国内的现代意义上的幽默研究, 自林语堂 1924 年创译“幽默”一词以来, 近乎走过了一个世纪, 而从语言学角度所作的探讨和研究则应该肇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起,中国的幽默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研究范围逐步拓宽,研究内容日渐丰富。幽默基本理论、流派、规律和幽默发展史等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内 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的幽默研究主要分别集中于修辞学研究方面。胡范铸的《幽默语言学》和谭达人的《幽默与言语幽默》可为代表作。两者都分析了一些非常典型的幽默辞格, 他们对幽默的修辞结构和技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但对它的深层特征以及所有幽默共有的普遍特征重视不够, 基本上把幽默看作语言使用中的修辞方式, 而忽视对幽默内部原理及其产生动因和过程的考察, 同时对幽默相关的语境因素、主客体因素重视不够。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修辞学理论在幽默言语研究上的局限性。陈孝英从喜剧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 对什么是幽默, 幽默与戏谑、滑稽、噱头、嘲笑、讽刺的区别, 中外幽默史的发展沿革, 幽默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效果, 幽默的语言手段, 幽默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袁彩虹也从变异修辞的角度分析了幽默效果的达成。张逵和蔡新枝分别从歧义和误解的角度分析了幽默的产生。本世纪初,随着国外语用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持续升温和深入,国内幽默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尤其是外语界对幽默的研究兴趣日显浓厚, 一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外国语言学专业的硕士论文以幽默作为研究的题目, 博士论文在近几年也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