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佛山市中医院张家雄陈伟志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临床常表现为月经过多、贫血、腹部肿块及相应的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便秘等),给患者带来沉重生理和心理负担。以往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最早是在1994年法国医学家Ravina首次作为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被引入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以达到肌瘤去血管化、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却意外地发现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肌瘤明显缩小,因此引起各国医学家的广泛兴趣和研究。1995年子宫动脉栓塞术首次被认为是可以替代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减少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缓解贫血症状、缩小子宫及肌瘤体积,达到代替外科手术治疗目的。随后世界许多国家的放射科及妇科医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新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国内于1998年起有这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报道。病因病理和临床子宫肌瘤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根据子宫肌瘤好发于卵巢功能旺盛的妇女,月经初潮前不发病,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并逐渐退化萎缩,妊娠期加速肌瘤增长,外源性雌激素使肌瘤增大明显的特点,均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长期大量刺激有关。肌瘤为源于子宫的平滑肌纤维的良性肿瘤,但可恶变成平滑肌肉瘤。典型肌瘤为实质性球形结节或团块,表面光滑,有假包膜。所有肌瘤开始均生长在子宫肌层,随后可向不同方向生长,可分为肌壁间肌瘤(60~70%)、浆膜下肌瘤(20~30%)和粘膜下肌瘤(10~15%)。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尤其是较小的肌瘤,有些较大的肌瘤由于生长缓慢,瘤体逐渐长大与邻近器官相适应,这类病人也可无症状,仅于盆腔检查时偶被发现。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肌瘤的生长速度、部位、活动度(有蒂或无蒂)、有无变性及肌瘤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另外与肌瘤的大小、数目及病人年龄也有一定相关性。⑴月经改变⑵白带增多⑶不孕或流产⑷腰酸、下腹坠胀或腹痛⑸压迫症状⑹继发贫血⑺腹部肿块影像学诊断•超声检查片:肌瘤钙化时可表现为斑点族或块状钙化•子官输卵管造影:宫腔增大、变形或腔内充盈缺损•CT检查•MRI检查•子宫动脉造影治疗原理子宫肌瘤血供来源于双侧子宫动脉,由子宫动脉分支在肌瘤周围假包膜内形成丰富的血管网,并有放射状分支进入肌瘤内部,随肌瘤增大,血管增粗增多。子宫肌瘤上述特点使其适合于栓塞治疗。栓塞两侧子宫动脉后可阻断肌瘤的供血血管,达到肌瘤去血管化。肌瘤缺血缺氧,肌瘤细胞变性坏死,吸收,导致肌瘤细胞总数的明显减少,致瘤体萎缩,从而能缓解或消除其伴有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此点与药物仅能抑制瘤细胞的体积而不能减少细胞数目常易导致停药后复发有明显的区别,因而其疗效更确切,不易复发。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绝经期之前;;(如药物治疗)或肌瘤剔除术无效或复发,有子宫切除适应症者;,要求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者;;,肌瘤直径≥4CM,使病人心理负担重而要求栓塞治疗者;,如糖尿病等不能耐受手术者。禁忌症:,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