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GBT 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 GB/T 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 GB/Z 19579-2004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田武
2010年1月29日—30日
内容提要
一、质量及质量管理的演化
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产生背景及意义
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GB/T19000族的比较
四、卓越绩效评模式理解要点
五、卓越绩效模式的基本理念
六、《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内容简介
七、组织绩效自我评价
一、质量及质量管理的演化
1 质量概念的演化
2 质量管理的演化
3 质量经营/TQM
您理解的质量?
符合性、适用性-顾客(相关方)满意
ISO9000:2005 质量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能力
产品
过程
体系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可用定语修饰:顾客要求/质量管理要求/产品要求/工艺要求等
1 质量概念的演化
机械/物理/化学的
功能的
感官的
行为的
时间的
质量概念的演化-质量创新
质量检验
符合性质量
质量管理
适用性质量
质量创新
(顾客忠诚)
愉悦
质量管理的定义
ISO 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和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以及质量策划(制定质量目标,规定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和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泰勒
特点:专职检验;技术标准
统计质量管理(SQC)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代表人物:休哈特
特点:控制图;统计抽样;事后把关→事前预防
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20世纪60年代→现在
代表人物:戴明、朱兰、费根堡姆、克劳斯比、石川馨、久米均等
特点:全员、全面、全过程;预防为主;追求卓越
2 质量管理的演化
1、质量检验阶段 1900- 特点:专职检验代表人物:泰勒
Quality Inspection full time inspection
科学管理之父:
(1856-1915)
三权分立:设计+制造+检验
聚焦于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30- 特点:控制/预防代表人物:休哈特、道奇、罗米格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Control/Prevention , ,
统计质量控制之父:(1891-1967)
聚焦于过程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60- 特点:全员、全企业、全过程和多样化的方法
代表人物:费根堡姆、朱兰、戴明、克劳斯比、石川馨等
Total Quality Control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质量改进之父:(1900-1993)
质量领域的首席建筑师:(1904-2008)
TQC之父:Armand V. Feigenbaum (1920-)
零缺陷管理之父:Philip B. Crosby
(1926-2001)
聚焦于体系质量和经营质量
统计质量控制(SQC)
质量检验
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30年代
60年代
至今
TQC
ISO9000
六个西格玛(SIX SIGMA)
体系整合与全面改进管理
波多里奇质量奖模式
(MBNQA)
1961年
1987年
2000年后
质量管理发展示意图
零缺陷理论
1979年
全面质量管理
继承性的发展
2 质量管理的演化
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质量经营》(久米均 1989年):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方法,即TQM。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管理质量而应用的所有理念、概念、方法和技术的集合(朱兰质量手册)
一种卓越经营的哲学和方法,为
使
综合满意
股东
顾客
供应商
员工
社会
3 质量经营/TQM
创造平衡的价值
股东
顾客
供应商
员工
社会
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产生背景及意义
1 世界三大质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