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议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模式.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模式.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6/24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模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议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模式【摘要】现代企业的建立,标志着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保护所有者的自身权益,防」[:过高的投资风险,财务监督应运而生。本文所研究的财务监督,仅指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会计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分为外部财务监督和内部财务监督。外部财务监督,是通过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年度财务报表实行审计制度,以及主管财政机关对年度决算实行财政批复办法来进行财务监督。内部财务监督,是通过健全内部财务监督体制来进行财务监督,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可以更经常、更全而、更及时地进行监督,它是集防护性与建设性于一身,在发现问题后,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形成预防性制度,是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一、,财务监督实行“企业外部财务监督与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相结合”的体制。内外结合的监督体制无疑十分重要,但问题是,长期以来这两种监督却处于相互错位的状况,企业比较强调外部监督而忽视内部监督;国家比较重视内部监督而放松外部监督。监督体制上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制是另外形成,还是按照会计法的规定,通过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合会计人员来实现财务监督;“财务总监”岗位是另行设置还是按照《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由总会计师兼任、转任。这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所有者“缺位”问题严重我国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片面强调政企分开,经营者没有受到来自所有者强有力的监督,也没有明确的责、权、利。其结果是,一方面,不努力工作,在职消费甚至以权谋私对经营者而言可能成为一种收益大、风险小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经营者也缺乏严格监督下属(内部监督)的经济动因。企业产权不清,产权约束机制不完善部分国有企业在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方面没有认识到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差异,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经济责任不明,且缺乏有效的产权约束机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产权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因素;二是在明确权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权责失衡现象;三是在科学管理方面还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可见,儿种主要的监督机制: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外部监督)、经营者对下属的监督都缺乏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条件,自然也就难以形成真正的企业财务控制权分享或制衡机制。二、关于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路径选择(一)发挥产权约束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监督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首先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有资产由谁来监管;二是用什么方法来实施监管。从理论上来讲,资产的所有权归谁,谁就最有权力来对资产进行监管。因此,产权约束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一个重要前提。要发挥产权约束的重要作用,必须解决国有企业“主体缺位”问题,真正做到产权明晰,责任清楚,监管到位。是明晰企业产权,确定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要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成立国有资产经营机构,作为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根据政府授权,主要从事国有资本的筹资、投资、产权收益等资本的运作;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预算和国有财务之间的中介,它汇总所属国有独资、参股、控股企业的财务报表;对所属企业经营者进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内容为主的业务考核,监督检查企业执行国家各项财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