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培训效果的评估一、培训评估的目的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能持续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从而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对于公司了解培训投资的收益、界定培训对公司的贡献有重要的作用。二、评估对象此次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是针对本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三、评估层次的选定目前,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方法,是由柯克派崔克(Kirkpatrick,1959)提出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培训效果评估包括四个阶段的评估:反应层次评估–对培训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培训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价;学习层次评估–评价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行为层次评估–评价培训给学员带来的行为上的改变;绩效层次评估–评价培训是否使学员和组织的工作绩效得到提升。从培训评估的深度和难度来看,柯氏培训评估模型依次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绩效层四个层次。从理论上讲,随着培训评估层次的提高,可以看到培训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影响,能够发现培训项目的价值。但是,由于包括人、财、物在内的资源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的培训项目都进行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因此,在开展培训效果评估之前,对于每个培训项目,建行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常用的、决定培训效果评估层次的方法是决策树分析法(如下图)。通过决策树分析来取舍每个培训课程的评估层次。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培训项目,第一层次的评估-反应层次评估都是必须的。1是否具有战略价值?是否2投入是否较大?是否3培训显效周期是否较长?是否4培训内容是行为性/知识性?行为性知识性进行第四层次评估进行第三层次评估进行第二层次评估从以上决策树的分析来看,此次关于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属于行为性的,因此,我们决定对于反应层次和行为层次进行分析。四、效果评估实施方法和步骤此次关于中层管理者的培训经过为期141天的,共三期培训,每一期培训结束后都要进行受训人员的满意度和意见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受训人员的满意度,通过座谈法等方式询问受训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在每期培训结束后都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对下一学期培训计划进行修改完善,以帮助我们及时改正培训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在第三期培训结束后对这三期培训进行总体的整理和存档,为下一次培训打下理论基础和提供宝贵的经验。下面就反应层次和行为层次两个层次进行分别详细的实施步骤:(一)学员反应层次的评估反应层次的评估是指在培训刚结束之后,培训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受。反应层次分析主要是针对一期、二期结束后进行,信息获得最容易、最直接,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评估方式。这个层次关注的是学员对培训项目及其有效性的知觉。评估内容反应层次的评估包括对培训组织实施、培训后勤支持等两个方面的评估。两个方面包括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培训组织实施培训后勤支持培训目标是否合理明确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教材是否完善培训方法是否合适有效培训讲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培训时间进度安排是否合理组织培训的整个过程是否有条不紊培训环境是否满足培训的要求其他培训后勤支持是否及时满意评估步骤及方法步骤一:即时评估方式:问卷调查具体操作方法:在培训结束之后,由培训助理发放培训评估问卷,就学员对培训的各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之后,由培训助理对问卷进行回收。或者,可以由培训信息管理人员将培训评估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给各个学员,要求学员填写完毕之后,回寄给培训助理。培训评估问卷可以参考附录1:反应层次评估-评估问卷。步骤二:后续调研方式:小组座谈具体操作方法:在问卷调查结束之后,从学员中随机挑选一部分员工进行小组座谈,听取他们对该培训项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访谈提纲可参考附录2:反应层次评估-小组讨论访谈提纲。步骤三:评估报告方式:数据信息分析具体操作方法:对上述评估步骤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将培训评估问卷的信息输入统计软件,对培训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对小组座谈获得的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整合,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二)学员行为层次的评估行为层次的评估要了解员工经过培训,是否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了从培训中学到的东西,工作行为是否发生改变。即学员结束培训回到工作岗位上一段时间后(通常是三至六个月,主要依据为某项行为改变通常需要的时间),他的工作表现是否提高了或达到新的标准要求。由于员工行为的改变才是培训的直接目的,因此这一层次的评估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培训的实际效果,也是企业高层和直接主管更关心的,是培训效果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这项评估操作比较复杂。评估内容行为层次的评估是为了确定从培训项目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实际工作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