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教学改革 教师该怎么做.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改革 教师该怎么做.doc

上传人:PAN 2020/6/3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改革 教师该怎么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改革教师该怎么做如何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创新人才,这不仅使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更使广大一线教师忙活其中。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为了教学改革,昨天还是“六步教学法”,今天就是“杜郎口”,明天又是“三勤四环节”,如此之快更换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师应接不暇,就连学生也感慨地说“我们这两年学方法不少,学知识不多。”在很多项目评比中,上级领导也是按照固定模式打分,往往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看到教师改变仅仅是形式,不变是教育思想,改变是手段,不变是教育理念,追逐着热闹场面,牺牲着学生思考时间,其后果是教学质量没提高,反而使学生普遍厌学,对于这种现状,教学改革之路该怎么走?教师该怎么做?这些都是值得思考问题。下面浅述我几点看法: 一、走出常规,开拓空间凡是当老师都知道,教学常规曾经是我们头上禁锢咒,要求我们可以做什么,做到什么,不能做什么,一条条,一款款,写得非常具体详细,有些要求老师甚至烂熟于心。比如备课:很久以来,我们课堂教学常规里就有明确要求:备课要进行教材剖析,学情剖析,要仔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练****设计要围绕课堂教学重点,有层次性。这些都无可非议,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再如:在一定阶段我们都流行课堂教学模式,上级要求按模式写教案、讲课。要上公开课了,有些老师生搬硬套,从网上寻找一份教案,借用特级教师片段设计,原以为课堂上一定精彩纷呈,可结果事与愿违。一种模式适合王老师,可未必适合李老师,一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每个人都不应墨守成规,要创造自己空间,张扬自己个性,教学也是如此。其实,不论是备课还是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学生评价,我们曾经制定出很多所谓规范性东西。事实上,随着教学改革,我们已经对常规要求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对许多常规性东西进行了扬弃与创新。例如:以前教案,教师个人独立思考比较多,特别是有些地方由于师资紧张,需要备课时实在很多,常常是个体劳动比较明显,根本没有时间与别人商量;而现在,很多地方实行了集体备课,把一册教材分成了很多章节,每个章节有一个老师具体执笔撰写,然后有备课组老师进行修改,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同一备课组还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后要写上教学后记,这样一些备课方式,老师机械类工作量减少了,但是提高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反思力度,深受老师喜欢。很多时候,打破常规,就会给学校发展留更多空间,打破常规,就会给教师成长留更多空间。二、更新理念,不走极端在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在接受了一些新观念之后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抛弃传统教育教学中一些比较好做法,对传统全盘否定,认为凡是传统就不是“新理念”,就不符合新教改要求。教改要求,学生是学****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不与教师“主导”相对立。然而在教改过程中越来越多教师怕被扣上“满堂灌”罪名,越来越少讲,越来越不讲,有提出一堂课教师只讲几分钟,甚至整堂课全部让学生自己活动。过去是“什么都管”,而现在是“什么都不管”,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离不开教师教与学生学,教与学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少任何一方就没有对话、互动与交流,也就没有教学。教学中需要学生独特情感体验,但更需要以教师情感体验去感染、唤醒与引导学生体验。既要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又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两者不可偏废。三、准确定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