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种群的特征》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耍的意义。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岀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为学习本章重点内容之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数量波动及调节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二、 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有接触,但没有引起足够注意,也没有理论知识为支撑,教师可从周围环境中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屮学习。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儿个基本特征及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情感冃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教学难点:1•种群的数量增长规律;2•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五、 教学过程(一) 导入:展示西南干旱画面引出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广西崇左保护区内白头叶猴,保护区内的500只白头叶猴构成了一个种群。要求学生提炼种群的要点,并列举1、2个种群(二) 种群的特征要求学生观察种群的概念中的要素,引出种群密度,讨论提问:如何计算种群密度(即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提问:保护区内,每平方米的某种植物有多少数量能确定吗?怎么确定?2指导学生看书,找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提问: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有什么影响?你能理解计划生育了吗?3指导学生看书,回答种群的年龄组成概念,各类型特点(壇长型、稳定型、衰退型)4要求学生看书,冋答性别比例的概念及类型(三) 总结、归纳:组织学生总结种群的几个特征。并说明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六、 教学反思(-)理论联系实际1、 联系实际的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