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文地质条件库区两岸支流较发育,大多数支流为常年有水。库区地下水类型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性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运移于基岩节理裂隙中, 其中微、弱风化岩体中较为丰沛。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水、潜流形式排泄于大渡河及近邻沟谷,埋藏较深。孔隙性潜水主要埋藏于河床、漫滩及两岸松散层中, 接受河水和大气降水及农田灌溉水补给,水量较丰沛,排泄于大渡河。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坝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床覆盖层及两岸岸坡坡脚崩坡积及冲沟口洪积堆积物中,受大气降水及两岸地下水补给,向河谷排泄;据现场抽水试验成果( 表 - 8 ) ,河床砂卵砾石层渗透系数一般为 × 10 -2 cm/s ~ × 10 -2 cm/s ,具强透水性。 -8抽(注)水试验测定渗透系数汇总表岩组孔号位置渗透系数 K (cm/s) Ⅲ ZK4 ~ × 10 ~ × 10 ZK24 ~ × 10 ~ 3. 44× 10(注水) ZK26 ~ × 10 ~ 1. 78× 10 Ⅱ ~ × 10 坝址区两岸出露薄~厚层状变质细砂岩夹碳质千枚岩,构造挤压紧密,透水性较弱,且为横向谷, 基岩裸露, 岸坡陡峻, 岩体含水不丰,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裂隙及其密集带中, 呈脉状、带状分布, 受大气降水补给。坝区钻孔揭示(见表 - 9 ), 两岸 200 ~ 250m 范围内地下水位左岸变化于 2153m ~ 2159 m 之间、右岸变化于 2157m ~ 2171 m 之间,地下水位坡降约 3% ~ 6% , 反映两岸地下水位较低缓, 表明岩层透水性较弱, 地下水补给有限。据压水试验成果(见表 - 10 ) 统计分析,河床基岩面以下 5m ~ 25m 深度范围内岩体透水率 q≥ 10Lu , 27m ~ 42m 深度以下岩体透水率 q< 5Lu , 70m ~ 85m 深度以下岩体透水率 q< 3Lu ;两岸低高程( 2165m )水平深度 20m ~ 30m 以外岩体透水率 q≥ 10Lu , 130m ~ 140m 以里岩体透水率 q < 5Lu , 水平深度 220m ~ 250m 以里透水率 q< 3Lu , 两岸坝顶高程( 2260m ) 水平深度 30m~ 40m 以外岩体透水率 q≥ 10Lu , 200m 以里岩体透水率 q< 5Lu , 260m 以里透水率 q< 3Lu 。两岸及河床坝基岩体透水率 q< 1Lu 的埋藏较深,河床基岩面以下 100m 仍未揭示。表 -9坝址区两岸钻孔地下水位一览表孔号勘探线位置孔口高程(m) 孔深(m) 地下水位高程(m) ZK17 横Ⅱ线左岸 PD1 深 100m 处 ZK18 横Ⅱ线右岸 PD2 深 100m 处 2 ZK19 横Ⅱ线左岸 PD3 深 150m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