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离骚屈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食粽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杰出的政治家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第一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太息:叹息掩涕:掩面哭泣,等于说檫泪。民生:人生。虽:通“唯”,只。修姱:修洁而美好。鞿羁:喻束缚、约束。謇:楚地方言,句首语气词。谇:进谏。替:废弃。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第二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蕙纕,与下文揽茝均比喻追求美好的德行。善:爱好,崇尚。九死:死亡多次。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第三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明而有远见的人,指楚王。浩荡:这里指无所用心的样子。民心:指人心。指诗人的良苦用心。众女:喻指楚王周围众多结为朋党的奸佞小人。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而细长,故以此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这里是以容貌美丽比喻自己品行高洁。谣诼:造谣,诬陷中伤。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第四章: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工巧:工于取巧。偭:违背。规矩:喻指法度、法则。矩:画方行的工具规:画圆形的工具。错:通“措”,措施。绳墨:木工引绳弹墨打直线,喻指正道、法度。周容:逢迎苟合以取悦于人,以此达到固充争容的目的。度:常法、常态。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