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浅谈古典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古典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doc

上传人:柯 2020/7/1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古典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述古典诗词教学美育渗透在当今学校审美教育中,一个尴尬现实是:一方面我们充分认识了美育在教学中重要性,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以来,美育就提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另一方面则审美教育低效能也是有目共睹,美育还未能摆脱德育从属地位,尚未走出艺术教育窄圈。因此,提高审美教育效能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课题。美育是借助一定形式理解并进而欣赏与领略审美对象教育过程,而所借重这种介质,在学校教育中自然是指我们所学****各门功课。古典诗词因其自身特点,天然地成为了美育最好介质之一。一、古典诗词有着内蕴上绘画美与意境美审美是不受规范与束缚精神状态,是审美者主动地接受或享受美对象,审美者自由地感知美存在,从而获得情感上极大满足。诗歌是在短小精炼语言中直感兴会,正像严羽《沧浪诗话》所言:“诗者,吟咏情性也。……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这种无意于工,使得诗歌情感渗透力最强,因而包含美感也最打动人。中国人向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诗歌擅长通过展现自然动人美景来承载作者深广诗情。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时代开始,诗人们就通过诗歌显示了人与自然生命与共与谐亲切。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浩荡混茫,《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安宁静谧,李白《望庐山瀑布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阔磅礴,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则幽沁清绝,读来都是诗中有画,如在目前,仿佛一场餍足视觉盛宴,而诗人们种种乐山乐水诗情也就含蕴其中,宣泄于外,形成或恢弘或幽深或清新或淡远种种意境。所谓意境,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所表现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一种艺术氛围,它能使欣赏者通过想像与联想,如身临其境,从而获得美感悟。宗白华先生说:“以宇宙人生具体为对象,赏玩它色相、秩序、节奏、与谐,借以窥见自我最深心灵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1]譬如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里,诗人运用色彩巧妙组合,景点精心安排,画面强烈对比,萧瑟秋景如在目前,诗人悲苦心境也透纸而出。读出来是诗,脑海里出现是画,读者心中则油然荡漾出诗画融合无间回味悠长意境美。可见,诗词语言对色彩形象描绘与引发读者联想功能,使得受众们在吟哦品味中感到各种情感纷至沓来,然后缓缓品味咂摸,直至消化吸收,无需他律强求与束缚,自在自性,达到一种自由审美满足与谐畅。二、古典诗词有着形式上音乐美与建筑美闻一多先生在《诗格律》一文中指出:“诗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匀称与句均齐)。”也就是说,古典诗词本身就熔铸了诸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等多种美感欣赏源泉。如果说诗歌语言展现绘画美属于诗歌内在情景,则音乐美与建筑美从诗歌外在形式上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古典诗词最初都是合乐可歌,这是大家都知道事实,后来虽然渐渐从教坊移到案头,却刻下了音乐因素深深烙印。诗歌要讲究格律、讲平仄从“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永明体到“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唐人近体诗再到“三仄需分上去入,两平还要论阴阳”词体,都极富铿锵抑扬节奏感,读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