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龙骨与牡蛎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龙骨与牡蛎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探讨.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20/7/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龙骨与牡蛎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龙骨与牡蛎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探讨【摘要】龙骨,牡蛎是临床应用中经常配伍使用的药对。龙骨优于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牡蛎擅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后收敛固涩。临床两药配合使用,治疗多种疾病效果甚佳,本文浅谈该药对临床运用经验。中国论文网/view- 【关键词】龙骨;牡蛎;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030-02 龙骨味甘,性微寒,归心、肝、肾、大肠经;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龙骨牡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尚有各种微量元素和7种氨基酸[1]。二者均有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之功,临床上经常配伍应用。 1治汗证 ――重镇平肝潜浮阳何某,女,37岁,2014年12月14日就诊。患者最近出现汗出量多,自觉有热上冲,便秘,心烦、胃脘不适、偶有腹胀,鼻干、眼涩等症状,舌红,苔薄黄,脉弦滑,略数。证属肝脾郁热,肝火上炎。治以调和肝脾、固表止汗。方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柴胡8g,生龙骨40g,生牡蛎40g,黄连3g,黄芩8g,黄柏8g,防风10g,白术8g,白芍15g,生山楂15g,防风8g,黄芪8g,麦冬15g,生姜3片,大枣6枚。患者服用两周复诊,出汗症状减轻,腹胀得到缓解,药已切中病机,效不更方,再投上方5剂而诸症悉平,继续加减投此剂以巩固,症状全部消失,至今未复发。 ――收敛元气而敛阴李某,男,3岁,2014年10月5日就诊。患儿每晚入睡后汗出,汗出淋漓,醒后汗止,面色白,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气阴两虚。因小儿拒绝服药,则根据临床医师经验,取龙骨,牡蛎(锻制)各适量研成细末,并加入滑石粉,装入空爽身粉铁盒中,盖上盖子,上下混匀,取粉扑蘸上药粉于身处[2],每日数次,7日为一疗程,其患者使用3周后症状消失。体会:自汗、盗汗的发生,多与肺,心,肝,肾四脏功能密切相关。在案例中患者属于阴虚,肝阴不足而自汗,盗汗。龙骨牡蛎配合,收敛元气而止汗,又可潜阳敛阴而止汗,且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无论自汗、盗汗,还是脱汗均可用之。而临床中对治疗虚证引起的盗汗,牡蛎重用[3],配伍龙骨效果甚佳。 2治眩晕――平肝潜阳而益阴李某,男,51岁,2014年4月17日就诊。患者头晕,头疼,阵发加重,发作时自觉天旋地转,面色潮红,嘴唇红紫,伴有口腔溃疡,睡眠质量较差,恶心呕吐,身体瘦弱,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自述有高血压,冠心病。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眩晕,治以镇肝熄风,滋养肝肾。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处方:生龙骨40g,生牡蛎40g,牛膝30g,代赭石30g,生白芍30g,生地15g,玄参15g,龟板20g,天冬15g,天麻10g,甘草6g。患者服用两周前来复诊,头晕头疼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口腔溃疡症状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提高,遂用本方继续加减治疗,处方:生龙骨40g,生牡蛎40g,生白芍30g,天冬15g,玄参15g,龟板20g,代赭石30g,生地10g,栀子10g,白术20g,黄芪15g,党参10g,黄精10g,甘草8g。服用本方两周,症状全部得到控制,未见病情复发。体会:眩晕多与肝肾两脏有关,该患者所述症状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头晕。当重用龙骨治疗眩晕效果显著[4],龙骨牡蛎,均能重镇平肝,收敛浮阳,兼能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