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pdf

格式:pdf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pdf

上传人:sxlw1984 2016/3/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盾构 TBM 隧道网 TBM 隧道网构设计计算理论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地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目前普遍把地下结构理解为支护和地层(围岩)的结合体。支护是临时和永久支护的通称,而永久支护又通常理解为衬砌。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称为衬砌设计计算理论。简史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经历了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最初阶段以砖石为材料的隧道衬砌,模仿石拱桥进行设计,要求拱轴线尽量与推力曲线相重合。这种方法始于 19 世纪末期,其特点是只考虑衬砌承受其周围岩土所施加的主动荷载,而不计围岩对衬砌变形的约束和由此产生的围岩被动抗力。在一般情况下设计的衬砌厚度偏大。发展到第二阶段,是考虑地层对衬砌变形的约束,但仍按各种地压理论确定作用在衬砌上的主动荷载。如 O. 科默雷尔分析整体式隧道衬砌时,考虑刚性边墙上呈直线分布的地层被动抗力。其后,很多学者相继提出了假定抗力图形的计算方法,并采用了局部变形的温克勒假定。苏联地下铁道设计局(1936 , 1939 年) 和有些学者,均曾提出过局部变形弹性地基圆环理论,以计算圆形隧道衬砌。 . 达维多夫等曾企图用弹性介质共同变形理论来分析地下结构。该理论以共同变形的弹性地基梁为基础,认为一点的作用力,不仅引起该点地基沉陷,而且引起邻近范围内其他点地基沉陷。此外,苏联地下铁道设计局还曾研究过按极限状态计算衬砌的方法。第三阶段将衬砌和地层结合体按连续介质模型进行分析。不少研究者从弹性力学理论出发曾得出圆形衬砌的弹性解。其后有人提出和发展了圆形衬砌的简化弹性解,假定衬砌变形后的形状和与之相适应的径向应力分布规律。 J. 塔洛布于 1957 年和 H. 卡斯特纳于 1960 年曾得到圆形洞室的弹塑性解。国际上有些研究者近年来还采用岩土的各种流变模型进行了圆形隧道衬砌与围岩的粘弹性分析。 50 年代以来,喷射混凝土和锚杆被用作隧道支护。人们逐渐认识到, 喷锚支护能够在保证围岩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其变形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使盾构 TBM 隧道网 TBM 隧道网部应力得以调整,充分发挥其自持作用,因而有可能将二次衬砌的厚度减至最小。 60 年代,随着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推广和岩土本构关系(应力- 应变关系) 研究的进展, 以有限元法为主的地下结构计算数值方法,使设计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早在 1966 年便有人应用德鲁克—普拉格屈服准则进行了圆形洞室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津凯维奇按无拉力分析研究过隧道的应力和变形,提出了模拟开挖效应的初应力释放法,还曾利用弹粘塑性模型计算隧道衬砌。 . 威尔孙等进行过地下结构的有限元抗震和抗爆分析,还曾采用有限元分析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地下洞室和围岩受力的影响, 节理围岩洞室的稳定问题, 施工顺序对洞室稳定的影响,以及开挖面附近三维应力状态等问题。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都在隧道和地下结构的有限元静、动力分析方面做过许多工作。上述的几个发展阶段,从时间上讲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较早时期采用的设计方法, 例如工程类比法, 至今仍然广泛采用。由于地下结构的力学性态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岩土性态及其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结构面(见岩体结构)、地下水、围岩初应力(见岩体中应力)、结构形状和尺寸、材料性态、施工工艺和步骤以及运营环境等, 现有的计算理论还难以全面地考虑上述所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