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平法钢筋识图.doc

格式:doc   大小:3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平法钢筋识图.doc

上传人:相惜 2020/7/25 文件大小:3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平法钢筋识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平法系列(一)——:指布置于梁的上部通长受力钢筋,如图一。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长度-右支座内侧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端支座锚固长度的判别条件:-保护层厚度+15*>=Lae且>=+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即支座宽度-保护层>=Lae且>=+5d,取锚固长度。从03G101-1第54页中,我们可以知道KL梁因其情况不同,端支座有不同的锚固方式。:指布置于梁的上部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1)端支座负筋,如图二。计算公式:(Ln净跨长)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长度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长度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支座的锚固。(2)中间支座负筋,如图三。计算公式:(Ln净跨长)注:P28中LN取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指梁上部连接两支座负弯矩钢筋的连接构造钢筋,起稳固箍筋的作用,如图四。计算公式:(Ln净跨长)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长度(现在软件中是150mm)平法中规定,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取150mm。    :指布置于梁的下部通长受力钢筋,如图五。计算公式:(Ln净跨长;注:下部钢筋,不分上下排)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5D)注:指中间梁跨是短跨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的负筋,如图六计算公式:(Ln净跨长)上排长度=Ln/3+支座宽度+净跨长度+支座宽度+Ln/3下排长度=Ln/4+支座宽度+净跨长度+支座宽度+Ln/4 :梁的下部两端不伸入支座内锚固的受力钢筋。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  P60请注意标注方式,如图七。 :指梁腹板高度超过450时,所配置的纵向构造钢筋,即腰筋。作用是抗扭和防梁侧面裂缝功能,如图八。计算公式:(Ln净跨长)   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注: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其锚固与搭接长度可取15*D;当为梁侧面受扭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1或L1E;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当支座较小时,取支座宽度-减保层厚度+15D(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