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成都市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84854981)流行性腮腺炎一、概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青春期男性患者,可并发睾丸炎,女性可并发卵巢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脑炎,还可并发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等。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5天或更长的时间内排出病毒。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三、隔离时限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耳垂为中心表面不红边界不清压痛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体三大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它们是位于口腔周围的独立的器官,但其导管开口于口腔粘膜。本单位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时,对于“颌下腺炎”的患儿也建议同“腮腺炎”同等处置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年冬季以来,全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呈上升趋势,部分中小学校相继发生腮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流腮或含流腮成分的疫苗保护率约3年,3年后机体抗体低度下降,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保护率下降;在一个群体中接种率要达到85%及以上,才能在该人群中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2012年流腮疫情形势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全区流腮共出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2012年5-7月及11月-2013年1月;由于7-8月暑期放假,不容易造成学校托幼机构内的传播,发病曲线下降明显,但9月开学后发病又呈明显上升趋势。接种对象:4-15岁儿童及青少年,凡患过流行性腮腺炎或者3年内接种过腮腺炎疫苗(或含腮腺炎疫苗成分的联合疫苗)者不作为本次查漏补种对象。关于疫苗对流腮疫苗的预防效果:2007年、2008年流腮曾在全区一度流行,经2008年下半年对全区2-12岁学生开展流腮单苗普种及2009年2月对全区中学生进行流腮单苗普种后,疫情下降明显,2009、2010及2011年上半年处于散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