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某矿井及选煤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格式:doc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某矿井及选煤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智客网 2011/11/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某矿井及选煤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说明
一、井田概况
(一)~,,~,,,井田范围内地形平坦,自然地形标高一般在+~+。
(二)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鸡西群城子河组共含可采煤层14层,。
(三),。其中:一水平-,-450~-。
(四)本井田可采煤层属低~中灰、特低硫、中~低磷、高发热量、易选~中等可选、弱粘结~中等粘结性、低变质阶段的气煤和长焰煤,可做配焦和动力、化工用煤,经洗选加工可生产多种牌号产品,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
(五)本井田位于绥滨—集贤拗陷带的东荣向斜东翼的南段,井田内以弧形断裂构造为主,并由此而派生两组褶曲构造。井田内地层走向近南北,倾角一般为15~25°,局部地段由于受断裂影响形成急倾斜带。
(六)本井田煤层上覆有较厚第四系和第三系,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的上部含水层,下部含水层,煤系裂隙含水带。井田内主要隔水层有第四系上部隔水层、下部隔水层,第三系隔水层。第四系的两个隔水层均为亚粘土和粘土层,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第三系隔水层为泥岩和粉砂岩,泥质半胶结,但在8~12勘探线间煤层露头处第三系缺失,形成“天窗”,尤其又有数条正断层通过“天窗”,使其水文地质条件变得复杂。因此,在
“天窗”范围内开采时应特别慎重。
(七)本矿井初期为低瓦斯矿井。
(八)℃/100m,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增高,影响地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增温率,经计算,本区属地温正常区。
(九)根据地质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462m3/h,最大涌水量721m3/h。
(十)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煤无自然发火倾向。
二、指导思想
围绕以现代化管理模式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矿井的高效率、高效益,把东荣一矿建设成为具有的现代化矿井。
三、矿井生产能力
本井田开采面积大,储量丰富,资源可靠,/a的中到大型矿井,但考虑到国家现行的煤炭建设政策以及煤炭市场技术关系的影响,本着“少投入、早出煤、多产出”的原则,形成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态势,。
四、开拓方式
结合本井田第三系地层及第四系冲积层较厚,煤层层数多、层间距较大等特点,本报告推荐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开拓方式。
五、井口位置选择
结合井上下建井条件以及首采区布置,首采煤层选择等,本报告经2个井口位置方案比选,认为将井口位置设在8号勘探线水11-1与434号孔之间,其主井距水11-1号孔约210m处的煤层露头处较为适宜。该井位具有表土层薄、距首采区及首采煤层近,压煤量小,而且首采区及首采煤层开采条件好,建井工期短,铁路、公路连接顺畅,且工程量较少等优点。
六、井筒布置
根据矿井提升及通风要求,本矿井移交生产时共开凿五条井筒,其中主井、副井为立井,通达地面;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为暗斜井,并分别兼作初期投产采区的运上、轨上和回上。
,装备一对6t单绳箕斗,用于提煤并兼作主要回风井,同时装备有梯子间,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
,装备一对1t矿车单层双车单绳罐笼,用于辅助提升并兼作主要进风井,同时装备有梯子间,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
主斜井(运上),,倾角14°,其方位位于8号勘探线以北约50m,基本与8号勘探线平行布置,其层位基本位于17与18号煤层间的岩石中,局部穿18号煤层。,用于煤炭运输。
副斜井(轨上),与主斜井平行布置,倾角15°,其方位在主斜井的南侧50m平行主井布置,其层位位于16号煤层底板约10m岩石中,设单钩串车,用于辅助提升,并作为主要进风井。
回风斜井(回上),于主斜井南侧20m平行主斜井且沿16号煤层布置,其内设置架空乘人器运送人员,并作为矿井的专用回风井。
七、水平划分
全井田划分2个生产水平,其中,一水平标高为-450m,采用上下山开采;二水平标高为-700m,采用下山开采,下山开采最终标高为-900m。
八、井下运输
初期首采区煤炭运输通过主斜井直接运至-190m水平车场上部煤仓。其辅助运输通过-190m轨道石门直接与-190m水平车场联系,采用防爆内燃机车牵引1t矿车运输方式.
后期,-450m水平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