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白鹅》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分解的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内容,认识“吭、吠、苟”等8个字,会写“颈、郑、厉”等12个字。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动词“认识”和“会写”。
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阅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摘录、积累好词佳句。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教材分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在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句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
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描写,体现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学情分析
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鹅这种动物的特点他们并不了解,只有印象中的《咏鹅》,所以要让他们体会好应该多引导他们读书。再者,丰子恺的语言质朴,幽默风趣,学生应好好感受。
二、学习目标
第一步:解析内容标准,确定关键词,寻找课标与本节教学的相关要求
课标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知识点)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基本内容
认读8个生字
一般
会写12个生字
个别重点、其它一般
词语意思
重点
课文内容
一般
文章情感
重点、难点
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学生经验
基本内容
认读8个生字
认读
有前备经验
会写12生字
会写
有前备经验
词语意思
理解
有前备经验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