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网箱养鱼技术一、概述网箱养鱼是在天然水域条件下,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水体屮,把鱼类高密度地养在箱小,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培育鱼种或饲养商詁鱼,这种养鱼方法叫网箱养鱼。网箱养鱼原是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传统的养殖方法,后来逐渐在世界各地得以推广,H前在日木、挪威、美国、丹麦、德国、加拿大、智利等国家养殖规模较大。我国淡水网箱养鱼自1973年开始,分别在湖泊、水库中利用天然饵料进行网箱培育大规格鳗、備鱼种获得成功。以后又在网箱养鳗、備商品鱼,以及投饵网箱养殖罗非鱼、鲤鱼、草鱼和团头鲂试验均获成功。网箱养鱼推广的地区、网箱养殖的面积和养殖的种类都有迅猛的发展。忖前,网箱养殖鲤、備鱼已形成配套技术,养殖鲤鱼、罗非鱼等技术已趋成熟,机械化网箱养鱼的配套技术业已推出;网箱养鱼已遍及全国各地的湖泊、水库、河沟、渠道等水域;网箱养殖的种类在淡水中已扩展到蹶、鲫、虾、蟹、虹鱒、珍珠蚌等。1988年吉林省网箱养鲤鱼的高产记录达87”亩()(250kg/m2);黑龙江省镜泊湖渔场的一•个1立方米的网箱养鲤鱼,产量高达361kg/m2o根据我国淡水网箱养鱼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利用天然饵料基础和人工配合饵料两种类型的网箱养鱼,这两种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培育鱼种,在水库、湖泊中利用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细菌絮凝物等天然食料在网箱屮培育大规格鳗、備创种,一般产量可达到2000kg/亩〜4000kg/亩;二是在水质肥沃的水库、湖泊屮利用天然饵料饲养滤食性鳞、備鱼,或利用草型湖、河屮丰富的水草资源饲养草食性鱼类,网箱饲养鲤、備鱼产量可达3000kg/亩〜5000kg/亩,草食性鱼类产量可在4000k財亩〜6000kg/亩;三是完全投喂配合颗粒饲料生产商胡鱼,主养鲤鱼、罗非鱼等吃食性鱼类,一般亩产量可在20t〜60t,高产的可在100"亩以上。此外,近年来乂发展了网箱养蹶、大口黑鲂等肉食性鱼类及其他名、特、优种类。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海水网箱养殖,近20年來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已在挪威、智利、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海水网箱的发展速度更快。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海水网箱养殖范围不断扩大,从近岸到离岸;网箱框架材料不断升级换代,采用高强度報料、塑钢橡胶、不锈钢、合金钢、钢铁等新型材料;网衣材料由传统的合成纤维,向高强度尼龙纤维、加钛金属合成纤维的方向发展;网箱形状除传统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外,还开发了蝶形、多角形等形状。网箱养殖形式由固定浮式发展到浮动式、升降式、沉下式等;网箱容积由几十立方米增加到几千立方米甚至上万立方米;网箱年单产鱼类由几百千克增加到近百吨;养殖品种扩大到几十种,几乎涉及市场需要量大、经济价值高的所有品种;养殖方式也由单一鱼类品种养殖,到鱼、蟹、贝等多品种综合养殖;养殖管理朝自动化发展,普遍采用自动投饵、水质分析、水下监控、生物测量、鱼类分级、自动吸鱼、垃圾收集等自动装置;并在苗种培养、鱼类病害防治和免疫、全价配合饵料、网箱材料抗紫外线、防污损等方面加速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我国海水网箱养殖起步较晚,H前仍然以浅海内湾浮筏式网箱养殖为主。近年来,从国外引进深水抗风浪网箱并加以国产化,但是许多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网箱养殖逐渐向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发展,但是深水抗风浪网箱价格贵、技术要求较高、配套设施要求较完备,我国正处在对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造的阶段,因而传统网箱在我国还占有较大的比重。二、网箱养鱼高产原理1、 生态学原理网箱养鱼虽然把鱼类限制在很小的空问,但借助于箱内外水体的不断交换,使网箱内的溶氧、氨氮等各项水质指标与网箱外的广大水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于网箱屮的水量与整个水域的水量相比是微乎其微,所以在水交换良好的网箱内,各项水质指标基本上与网箱外的大水域一致,这就使得网箱内的鱼群同样可以”享受”整个大水域良好的生态条件,使网箱内始终保持鱼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牛态生境。氧气充足,天然饵料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鱼类代谢活动小排出的废物、残饵和粪便均能及吋地随水流向周围扩散、稀释、分解。因此,在网箱里只要保证足够的天然饵料或人工饵料,就能进行高密度养殖并获得高产。由此可知,网箱内良好的生态条件依赖于大水域木身的良好生态条件和水体交换,因此在选定网箱养鱼的水域时要对水域条件加以考察了解;在实施网箱养鱼时,关于网箱的形状、规格、网线粗度,网戸大小、网箱的布置,以及日常管理中清洗网箱等,均要着眼于如何有利于网箱内外充分的水交换。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