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法华经》重要偈颂解读.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法华经》重要偈颂解读.doc

上传人:1033951284 2020/8/5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法华经》重要偈颂解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法华经》重要偈颂解读《法华经》重要偈颂解读——以〈方便品〉与〈寿量品〉为主文/释心皓释心皓,佛教天台宗的比丘尼法师。1994年出家,后在闽南佛学院接受预科2年、本科4年、研究生3年的佛学院教育。研究方向为天台止观与佛教制度,师从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0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考入厦门大学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05年任闽南佛学院教研室主任,执行编辑《闽南佛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12),参与编写《法华经选读教学大纲》、《教观纲宗教学大纲》等。个人著作有《天台教制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6)。09年7月受浙江省瑞安市万松山万松禅寺之请,辞去佛学院职务入住山寺清修。师爱好天台,为香港观宗寺觉光长老座下法子,天台宗第四十七代传人,平日修学以持诵《法华经》与修习天台止观为主。------------------ 《法华经》就是中国佛教极为重要的一部大乘经典。《法华经》的义理以唐代湛然大师所选四要品最为重要,即:迹门中的第二〈方便品〉与第十四〈安乐行品〉,本门中的第十六〈寿量品〉与第二十五〈普门品〉。湛然大师《法华经文句记》卷一对为何选此四品作了说明:“〈方便〉、〈安乐〉、〈寿量〉、〈普门〉,并就是本迹之根源,斯经之枢楗。”并指出此四品即教、行、体、用四法。〈方便品〉开显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之教法,就是教;〈安乐行品〉示法华行者所修的一心三观行法,就是行;〈寿量品〉显久远本觉之佛身,就是体;〈普门品〉示诸佛自在之应化,就是用。法华四要品就是体现《法华经》一佛乘思想教义的必读选文,就是法华的脉络,庞大法华体系的精髓。就法华的思想义理而言,非〈方便品〉与〈寿量品〉莫属。因此,我们从这两品中选出一些著名的偈颂作解读,希望对法华的开权显实,开迹显本的一乘思想有所解悟。一、〈方便品〉大意〈方便品〉为《法华经》正宗分的首品。在〈序品〉中,已委曲显示将说妙法之意,此品继说本经之宗。本品宗旨就是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也就就是道出过去说法与今日说法的不同。昔日由于众生根性闇钝,无法信受佛所证的诸法实相理。故佛以方便力,巧说诸法差别相。而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今日法华会上,众生根机成熟,堪受大法,故佛直畅诸佛出世本怀:欲令众生,去除凡夫二乘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方便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品初分别以寄言与绝言赞叹佛的权实二智,并以“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解释佛为什么不详细赞说佛二智的理由。二、十如就是的提出与释义。佛陀巧说诸法如就是相,如就是性,如就是体,如就是力,如就是因,如就是缘,如就是果,如就是报,如就是本末究竟等差别相。十法界虽各具事相差别,究其根源,不出实相平等之理。三、欲说妙法,四众惊疑。四众弟子,因闻佛开权显实,开三显一,谓三乘教法,皆属方便,不就是真实,故心生疑念。于就是舍利弗代众请法,共有三请,佛三次止而不说。最后终于答应讲说妙法,却有五千增上慢人退席,佛陀默然不予制止,免其因不信而有谤法堕落之罪。四、为实施权,广说方便权教。佛昔日所说的三乘教法,非随自意语,而就是随顺众生的根机所宜而说的。因为众生的根性大小不等,佛为适应此等不同根性的众生,故说三乘、五乘等种种差别法,目的就是为引导众生,入佛知见。五、示佛出世本怀。“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因缘就是佛陀出世的本怀,即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指佛所亲证的诸法实相智。六、种微少善根皆得成佛的原理。众生本具正因佛性,藉建寺起塔、造像、香华供养、歌颂佛德、合掌低头等众善显缘因佛性,及从佛闻法,如说修行来助显了因佛性。三因若显,即成三德妙果。故无论直接或辗转得闻《法华经》,皆已成佛道。本品的长行内容大抵如上,颂文基本就是复述长行的内容,只比长行多了重颂过去佛权实的内容,以说明种微少善根皆得成佛的原理,让五浊众生悟入一佛乘。二、〈方便品〉著名偈颂 1、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此就是长行“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的重颂。二乘三乘都就是诸佛的方便假名之说。一佛如此,十方诸佛皆然,故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才就是真实,此外,更无藏教之二乘,亦无通教的三乘,除非就是诸佛方便,说此二乘、三乘的假名字,引导众生,离生死苦,证涅槃乐,然后为说佛道的智慧,令所有闻法者,皆得成佛的缘故。佛的苦心就是引导我们最终成佛,不要说轮回于生死的人天乘,连已经证得偏空涅槃的声闻缘觉也要究竟成佛。因此,作为佛弟子,要发广大的心。即发大乘心救度一切,而不仅仅局于个人后世或个人解脱。类似的颂子还有“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等。这些都就是说明开权显实,然而实不离权,就是即权之实的道理。 2、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