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居住区规划原理笔记.doc

格式:doc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居住区规划原理笔记.doc

上传人:rabbitco 2016/4/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居住区规划原理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居住区规划原理--袁青第一章居住形态与居住区第一节居住形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居住是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一闾=五个伍,一个伍=五户) 第二节决定居住环境的因素一. 社会生产力水平 1. 第一产业时期 2. 第二产业时期,生产者对土地的依附程减少了,于是开始了城市的进程。 3.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信息社会二. 自然条件. 气温. 通风湿度. 雨量. 地形. 地貌影响处居住形态傣族民居――干栏建筑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窑洞四合院三. 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四. 科学技术进步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和施工工艺等对居住形态有直接的影响。 1. 应县木塔全部采用木结构,总高 51 米,塔身底层直径 23 米。 2. 罗马万神庙,穹顶直径为 米。 3. 福建客家人居住的上楼一圆楼最高可到 6 层,外墙用夯土砌筑. 墙厚达 米。五. 文化传统和风俗****惯 1. 合院式住宅 2.“风水”六. 规划布局思想第二章居住区总体设计原则第一节社区发展原则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建设社区文明与发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与管理机制。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社区发展原则的核心内容。一. 需求层次理论住宅区规划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使人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 1945 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求分成五个等级,即: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 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的需要,以及对这些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需要和人身安全、劳动、就业保障等的需要。 2. 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指人的心理需要,包括对社会交往、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道德规范等的需要与认可。 3. 自我实现的需求指人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包括对生存的价值、生活的意义、自我的满足. 个人的风格。二. 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1. 适居性卫生. 安全. 方便和舒适是适居性的基本内容. 卫生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环境卫生, 如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等; 二是生理健康卫生,如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与空气污染防治等。安全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人身安全, 如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等; 二是治安安全,如防盗、防破坏等犯罪防治。 2. 识别与归属识别性与归属感是人对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有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要素。 1 )场所与居住环境的心理归属感具有密切的关系。 2 )特征则与居住环境的形象识别性、社会归属性有着直接的联系。场所指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主体是人以及人与环境的某种关系所体现出的意义,不同的人或事件对场所的占有可以使场所体现出不同的意义。场所不仅是一种空间,它的存在在于人们赋予这个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住宅区规划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特征是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可以考虑的要素有: 建筑的风格、空间的尺度、绿化的配置、街道的线型、空间的格局、环境的氛围等。 3. 文化与活力文化与活力是营造文明社区的重要条件,内容包括: 1) 丰富的社区文化 2) 祥和的生活气息 3) 融洽的邻里关系 4) 文明的社会风尚“面对面”、“人看人”的社会心理需求,“面谈”、“见面再说”的生活****惯和交流形式。茶楼、酒馆、院落是一般非血缘关系的朋友或邻居交往的场所。第二节生态优化原则一. 原则: 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和营造生态环境, 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二. 现代住宅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 1. 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 2. 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 3. 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 4. 饮水供水系统 5. 供热取暖系统 6. 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1996 年“ 2000 年住宅国际设计大赛”获奖方案?屋顶绿化系统?外墙保温系统?屋顶雨水收集,贮存与处理系统?分质供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自然降温、通风系统?人车分行系统第三节共享社区原则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 包括共享设施, 共享服务,共享景象,公平参与 1. 共享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 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 在设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与到位程度,以直接面向住宅区自身的居住对象。 2.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公众参与包括 1 )居民参与社区管理 2 )社区发展决策 3 )社会后续建设 4 )社区信息交流思考问题: 1. 住宅区规划设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