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积累名言警句。重点、难点: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2、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点拨精讲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二、资料助读: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认为人性本善,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教师稍作朗读指导。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质疑、解疑。。(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3)一词多义;三里之城(的)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多助之至,(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渔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达标检测】1、古今有许多名言名句谈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重要性,请各写出一句来。(1)谈“天时”:(2)谈“地利”:(3)谈“人和”:2、用原文填空(1)、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事实,遭到许多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2)、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学会合作,与人和谐相处是十分重要的,这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学习流程】一、检查学生背诵情况。二、提问学生翻译课文。三、?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作者最后得出什么结论?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