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振兴乡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党的十九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前,如何实现乡村振兴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从根本上看,乡村振兴要依靠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需要人口尤其是人才向乡村集聚。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不仅农村总人口在逐渐减少,而且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本文基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寻求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促进乡村振兴。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一般年龄超过60岁或65岁的人口我们称为老年人口。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10%,或者当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7%时,则称之为老龄化社会。根据20XX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进入21世纪就已踏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其中,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更快、更严重。(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而十年后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若按同比例增幅,预计到20XX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比城镇地区人口老龄化要高出5%以上,这意味着农村地区不仅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更快。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比例来看,%,%,这说明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仅比城镇严重,而且已经超过人口老龄化标准。(二)发达地区农村老龄化进程快。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导致各个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不一样,东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要快于西部地区。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基础雄厚,人口密集,计划生育政策也贯彻落实得很好,所以东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其中,%,%,%,%,%,%;而在我国西部,特别是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较落后,人口稀少,计划生育环节落实的相对薄弱,人口老龄化进程相对缓慢,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对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最高的XX将近16%,而最低的XX、XX、XX不足10%,相差较大。我国人口老龄化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程度减弱,呈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三)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协调。我国现代化经济起步于19世纪末,相较于其他落后的劣势,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相比发达国家,仍然比较落后。然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