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feng1964101 2020/8/2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题目: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目的:1、学****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3、巩固显微镜的使用。三、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1884年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Gram氏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染色步骤分为四个部分:初染:加入碱性染料结晶紫固定细菌图片;媒染:加入碘液,碘与结晶紫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复合物;脱色:利用有机溶剂乙醇或***进行脱色;复染:复红配成碳酸复红作为复染剂。成分占细胞壁干重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肽聚糖含量很高(50~90)含量很低(~10)磷壁酸含量较高(<50)无类脂质一般无(<2)含量较高(~20)蛋白质无含量较高G-和G+细胞壁的比较:阳性(G+)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厚,只有一层,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含量高,结构紧密,脂类含量低。当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壁内,复染后仍显紫色(如芽孢杆菌)。阴性(G-)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薄,由两层构成,内壁层和外壁层,细胞壁中脂类中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网状结构交联程度低,乙醇脱色时溶解了脂类物质,通透性增强,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抽提出来,因此,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被脱色,当复染时,脱掉紫色的细胞的细胞壁又着上红色(例如大肠杆菌)。实验器材: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溶液和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水。3、仪器及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显微镜、接种环、试管架、滤纸、滴管。五、实验步骤:1、取一个载玻片,将其洗净并沿一个方向擦拭干净,直至液体不再其上收缩为止;将接种环整平,用灼烧过的接种环在混匀的菌种中取菌,按常规方法图片,应涂大,不宜过厚。2、打开酒精灯,用火焰固定,不宜烤得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阳性。3、轻旋结晶紫染液滴管,将其旋出,滴加1滴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轻晃使其完全覆盖),染色40s。4、染色完成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为无色。5、将玻片上残留水用滤纸吸去,待其干燥。6、在涂菌部位滴加碘液,覆盖1min。7、媒染完成后,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8、将玻片上残留水用滤纸吸去,待其干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