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经验材料.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经验材料.docx

上传人:秋江孤影 2020/9/7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经验材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经验材料一、基本情况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省会兰州90公里。辖12镇7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4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8万。总流域面积363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48万亩,人均亩。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左右,蒸发量高达1526毫米。陇海铁路、310、312国道穿境而过,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美誉。安定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属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九十年代提出了"水保立区"的发展战略,并组织群众集中会战梯田建设、林建设、流域治理等系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自XX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们抢抓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总体方针,以创建全国水保生态建设第一区为目标,在全区范围内展开大规模、高标准退耕还林草工程,并把巩固退耕成果与推进退耕规模并重,边推进,边开发,边巩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XX-XX年,全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万亩,配套退耕种草34万亩,荒山造林万亩,经过逐年补植补造,退耕还林成活率达到93%荒山造林成活率达到87%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蜓高到%二、主要做法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巩固好成果,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推进和谐生态建设,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我们一度面临的极其重要、艰难的任务。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发展之路。一是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推广科学治理模式。我们在人均留足4亩口粮田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定区退耕还林总体规划》,规划用10年时间,退耕100万亩,治理荒山100万亩,为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提供了科学依据。按照〈〈规划》,我们始终把规模治理作为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的主要手段,坚持整乡、整村、整山系、整流域推进、乔灌草结合的原则,打破乡村区域界线,按山系、流域确定工程项目区,集中安排指标,实行地毯式整体推进。在具体实施中,根据不同流域、海拔、地理、气候条件,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间种,合理规划林种树种布局,实行种草养畜,做到长期、中期、短期效益相结合,林种、树种、草种合理分布,使陡坡地迅速恢复植被并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农民群众在草、畜等中、短期项目中迅速得到经济回报。全区基本形成了三种造林模式,即中北部干旱山区以林为主、乔灌草结合的水保防护林模式,西南部二阴山区以林为主、乔灌混交的水源涵养林模式,交通沿线及城镇四周以侧柏等常青树种为主的绿色通道模式。二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实施封山禁牧。我们于XX年开展了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工作,对全区141个重点生态工程区域和小流域分年度推进封禁管护,达到了以管促改、以改保管的目的。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在全区范围实现了全面封禁管护。第一,改建标准化圈舍、改良品种、配套牧草加工机具、青贮氨化饮料、推广实用技术,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业。全区已累计改建规范化牛羊圈舍 2万间,引进无角道赛特、特克赛尔、萨福克等肉用种羊6个品种,土种羊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