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某校对全校各六个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各年级在数学方面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如下                                                           
年      级一二三四五六
学困生比例
% % % % % %
而在对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的认识上,此项调查中12名教师的意见如下:
 
原因分析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家庭氛围家长重视心理问题教学方法
教师比例 % % % % % %
应该说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多样。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科特点(含教材)
2、学生本身的问题(含家庭)
(1)智力差异(学困生感知整体性差、注意力时间短等)
(2)非智力因素(学困生对学习目的性缺乏、自觉性不强等)
(3)社会家庭方面的影响(外在不良环境影响)
3、教师教学上的问题
(1)课堂教学未能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2)课堂教学以师为本,忽视学生的主体
地位
(3)课堂教学有时又过高要求
二、学困生转化的几点策略
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关注学困生发展的
切入点。
在如下情况下学生有可能学得最好:
(1)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的最好;
(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的最好;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的最好;
(4)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的最好;
(5)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的最好;
(6)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的最好;
(7)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的最好;
(8)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的最好;
(9)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的最好;
……
1、想方设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1)教师要对学困生增加情感投入,让孩子们喜欢老师
(2)帮助学困生确立可以达成的目标
(3)加强对学困生的直观教学
2、课堂教学上抓准教学的重难点
(1)区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因此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致的。而教学难点却不是,正是由于重点与难点二者形成的依据不同,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会形成难点,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还有的内容虽然难但却不一定就等于难点。
(2)实践感悟,突破难点
(3)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4)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
3、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的提问
存在问题:随便提问,实效不高;提问未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何提问?
(1)摸清思路,通盘考虑(设问对好、中、差的学生都要考虑到)
(2)是围绕教学“关键点”设问
(3)通过“连接点”设计问题
4、承认差别,因材施教
(1)对无论属于哪种情况的学困生都要有耐心和细心。
(2)关注学困生,课堂教学“三步走”。
(3)注意培养学困生的基本技能。
(4)注意课堂教学中的个别辅导。
(5)形成性检测,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
5、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促进学困
生巩固知识。
例:教学了“小数乘法”后,因为小数乘的步骤、方法和整数相同,重点是积的小数点定位,所以设计以下练习:
1、说出下列各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 × × 12×
2、在乘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3198 ×=3198 ×=3198
3、已知24×16=384 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 ×= ×16= ×=
例:学习乘法分配律后,为了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区别,可通过如下的练习进行比较:把相等的两个式子用线连起来           25×4+25×8        25×(4×8)     25×4×25×8        25×(4+8)   25×4×8      25×4+8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
(2) 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数学的习惯。
(3)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4)按时、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5)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思维的习惯。
(6)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