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观摩研讨活动举行
3月18日上午,由市教研室主办的“连云港市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观摩研讨活动”在外国语学校阶梯教室举办,来自全市各中学的400多名语文教师和各县区语文教研员参加了研讨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远远超出原定的200人,阶梯教室挤得水泄不通,还有一些老师站在门外和窗口听完两节课包括后面的研讨。
  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卫文执教了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读本中的《故都的秋》,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焦卫国执教了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读本中的《小男孩》。
                 朱卫文在执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焦卫国老师执教《小男孩》
研讨会会场
     
进不了会场的老师在门外听课场面感人
    观摩课结束后,与会的语文教师就现代文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在最后的活动总结中, 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卫文用三句话表达本次活动的宗旨——
    第一句话,关注文本,让课本和读本成为语文教学最有力的抓手。
    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编者进行了精心选择后入选的,如何正确地,合理地运用它,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课都有收获,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叶圣陶先生有句著名的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他提倡以教材为示范,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和改造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教师应把教材视为一种“抓手”。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很多的语文课堂,尤其是九年级语文课堂,考什么讲什么,不考的就不讲。因为近些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内阅读不考,我们的语文老师课文就选择性地教、跳跃性地教,甚至索性就不教了。那么语文课堂上在干什么呢?就现代文阅读这一块来说,今天《活页文选》上选一篇,明天《语文报》上找一篇,东一榔头西一棒,零打碎敲,为考试而训练,这是严重的误区。
   今天的两节课,我们选取的都是九年级下读本中的文章,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传递一个信息,呼吁老师们关注文本,用好教材,让课本和读本成为语文教学最好的抓手。
   第二句话,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有收获。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对新课程理念的富有“个性”的解读,让我们一线的教师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无措境地,语文课成了一味的脱离文本,漫无边际的“对话场”,成了纷繁杂乱的“资料展示厅”……现实中语文课最大的弊端是:语言文字学习太轻、太浅、太浮,眼花缭乱的东西太多。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去探究文本的思想内容,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钱梦龙老师说过:所有形形色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都必须接受“有效性”的考验。不但要注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更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才是教材的真正拥有者。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形成而不断大胆地尝试,真正追求和实践着有效的语文教学,为学生终身的语文发展服务。解决教学形式花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