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什么
封菊如吴迪
丹徒区初二语文二人行教研活动在世业中学进行。这次是针对散文阅读而进行的。上课的是世业中学的刘华艳老师和高桥中学的吴海峰老师。两个人上的都是《都市精灵》这篇文章,可算是同文异教了。
情是语文教学必备的素质(于漪)。两位年轻教师都已经具有了这样的素质。他们上课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贴切生动流畅,都能充分搜集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驾驭课堂和文本的能力。所以两堂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但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两位老师对多媒体的娴熟运用,他们都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来帮助教学。
刘老师在上课前就在播放歌曲《狼》。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感受到狼的悲伤和无奈,为课堂教学创设了情境,然后又在多媒体上出示表格,将文章的重点---对比手法鲜明突出,再用多媒体出示问题和答案。吴老师是先用多媒体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北京市不同年代空气污染平均指数用图表列出,让学生从中探究,从而得出“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有很大影响”的结论。又用图表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空气中微粒含量进行比较,得出“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生态意识”的结论。两位老师都不约而同的通过播放动漫《我是一只小小鸟》让学生了解动物减少的原因。刘老师针对原因有因势利导的教育学生要怎样做才能使动物不减少。而吴老师接着又播放了动感图片“宇宙中看到的中国”和歌曲《地球,你好吗》,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绿化面积较少的国家,保护环境很重要。最后两位老师都布置了写作(一为倡议书,一为建议书)为课后作业。可以说这两堂课课堂容量非常大,注重了知识的链接和拓展。不知道学生上了这节课之后的感受是如何,获得了什么,作为听者,感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多媒体上的很多内容也未能记下,在惊讶两位年轻教师对多媒体使用娴熟程度之时,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语文课还是环保课?在短时间内教给学生那么多内容,学生在不做笔记的情况下能掌握多少?语文课到底教什么?在语文课中大量使用多媒体是好还是坏?
两年前曾有幸参加了一次中语会的活动,清晰的记得严华银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行走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即语文教学不能离开对语言文字的品悟。因文悟道,在对语言文字的品悟中明确道理。然而这两节课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品悟,特别是第二节课,可以说是完全离开了对语言文字的欣赏,让多媒体主宰了整个课堂。学生的思维完全在课件的引导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其它选择。
不可否认,多媒体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比较直观形象感人,它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参与活动,能有效的化解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倘若过分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垄断课堂,只怕语文课上再也没有了奔泻的激情、思辨的火花、迸发的灵感,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将被扼杀在电脑严格控制的程序中。所以在语文课中多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