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几个问题
靖江高级中学朱占奎
一、初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对比
(一)两个标准的对比
两个“标准”都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
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
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
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
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
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
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学习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
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
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
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
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
程。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忆、模仿和
练习,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
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学生应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
数学活动。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人们在学习
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
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
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活动。
另外,初中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并逐步学会数学
地思考;高中则更强调理性思维。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
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
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
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
程,激励学生的学习 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
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
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
识自我,建立信心。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
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制度等方面。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
数学学,
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
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例如,过程性评
价应关注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程的
评价,关注对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
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
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对于数学
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要建立响应的过程评
价内容和方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
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
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
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
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
数学活动中去。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初、高中教材中都有很好的体现,许多教学内容都必须要借助于计算器、计算机等设备来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