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 215021 王长明
摘要:现行教材体系及初高中教学方法的不同,导致高中新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了一定的困难,甚至会放弃数学的学习,本文就初高中数学衔接出现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可行性的分析。
高中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别显著。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因此,学生对初中数学并不感到太难。
 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2、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不习惯于独立思考。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到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对万花筒式的题型变化,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 
3、 学生不重视“听”和基础。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解决的对策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妥善过渡,降低台阶,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 这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初中教材)。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题、作业和测试题一开始不宜太难,以免学生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对书本上精练的概念、的叙述,要作适当的语法上的分析,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含义,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