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三历史知识点单元复习训练题10.doc.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历史知识点单元复习训练题10.doc.doc

上传人:xcweywk961 2016/4/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历史知识点单元复习训练题10.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时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时间: 25 分钟分值:30分)A组( 基础题) ,图中政策开始于何时()。 ()。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 C.“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 每日不下数万人” D.“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肢。 C项反映了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市场,与重农抑商无关。而 A、 B、 D 三项分别反映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影响和措施。答案 C3. 中国古代,国家对盐铁管制非常严格,尤其是明清时期。以下盐商的合法行为是()。 ,就是说盐铁的生产与买卖必须经过官府的同意和许可,符合这一做法的是 B项。答案 B4.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从军”。材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海禁” C.“重农抑商”、渔业资源解析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来分析,“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反映出抑商政策;而擅自出海者将被“发边卫从军”,反映出“海禁”政策。答案 B5. 明朝时, “( 嘉兴石门镇) 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在明朝时期,出现了一些民间的私人手工工场以及雇佣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标志,所以可以判断为 D项。答案 D6. 清政府曾经规定: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 DB组( 能力题) ,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其根本目的是()。 ,维护传统 ,明太祖的告谕就是要求官员贯彻重农抑商政策。答案 “榜下捉婿”的习俗,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商大贾争相挑登第士子做女婿,其情景近乎是抢,这说明()。 “榜下捉婿”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不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不能说明科举制度庸俗化。答案 《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 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闭关锁国解析本题材料认为田地为上,最主要反映出重农抑商导致的现象,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