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木桶理论的启示篇一:木桶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作者:戎翠玲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5年第02期摘要: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著名“木桶理论”。木桶理论告诉大家,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秀生,更要关注决定班级整体水平的“那片最短的木板”。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者——教师,就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努力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容积”达到最大值!关键词:木桶理论;短板;关注;新课程理念;容积;后进生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著名的“木桶理论”。确实,在许多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了其整体发展程度,劣势部分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水平。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木板的现状。显然,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团队而言,这一理论都不无启迪意义。我想,木桶理论不但适用于管理学,也适用于教育领域。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秀生,更要关注决定班级整体水平的那片最短的木板。作为教师,谁都想使“木桶”承载更多的水,但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学生发展极具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板有所短、板有所长是很正常的事情。短板的长度不解决,班级“容积”增大就会成为空谈。因此,对“短板”的关注,不仅关系到“短板”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木桶“容积”的多少。何况,现在的短板并不代表着永远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忽视、轻视、漠视他们。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告诉我们,学生个体的智力组成非常复杂,每个学生个体的智力是多种智能的排列组合,其智力不是一模一样的。因此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用一种包容、宽恕的心去善待学生。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切实地理解、信任学生,学生才会热爱老师,只有教师对学生投之以桃,学生才会对教师报之以李;师生关系融洽,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为全面完成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高尔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可是往往,教师关注的是“长板”,对待他们呵护有加,总以为是他们撑起了班级的“容积”。而对“短板”,教师更多的是漠视、忽视,很少想到要为他补长,从而提高班级的“容积”。也有的教师是注意到了“短板”,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总是以各种借口来为自己辩解:如短木板太短了,无法使之变长;抑或那么多的长木板都无法关照,哪里来的时间来关心短木板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借口。对于木桶而言,要想提高木桶的容积,我们必须为篇二:木桶效应给我们的启示网聚天下文化传媒观点:木桶效应给我们的启示网聚天下文化传媒旗下专业机构天下营销商学院与你一起分享木桶效应给我们的启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此种现象在管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更进一层,我们可以知道:1、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2、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但朴素的道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组织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问题是“最短的部分”是组织中一个有用的部分,你不能把它当成烂苹果扔掉,否则你会一点水也装不了!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它告诉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单位的薄弱环节。领导者要有忧患意识,如果你个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你应该考虑尽快把它补起来;如果你所领导的集体中存在着“一块最短的木板”,你一定要迅速将它做长补齐,否则它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很多时候,往往就是一件事而毁了所有的努力。一个县或是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这样“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领导者应该迅速找出它来,并抓紧做长补齐。有些人也许不知道木桶定律,但都知道“一票否决”,这是中国的“木桶”,有了它你便知道木桶定律是多么重要。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