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书香征文六篇.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香征文六篇.doc

上传人:sunhongz2 2020/9/2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香征文六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香征文六篇书香征文六篇【篇一】我们小时候正赶上了“学工学农”的时代,一个学期不是到工厂就是到农村,书包可不像现在的“读书郎”背的书包那么重,而是瘪瘪的。所以,课堂上的语文书成了我们的最爱。记得那时候有篇课文叫做《大林的心事》,文中朴实可爱的乡下小姐弟俩奔波十几里山路去车站为主人公送玉米棒子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还有一篇《陈伊玲的故事》中,描写陈伊玲演奏小提琴时的专注投入的神情,让我们仿佛听到了她弹奏悠扬悦耳的琴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书是我最初的文学启蒙,是它打开了我童年时文学想象的翅膀。那时候,同学之间谁有本小人书,我们都是想方设法借到手,如饥似渴地读完。课余时间,百无聊赖中,我们就开始临摹不知翻了多少遍的连环画《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的形象早已深入我们的心,不用看也能画下来,这倒也锻炼了我的绘画能力。有时候上课正读着一篇课文,脑海中就浮现出强烈的画面,我就即兴在书上画插图,还算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呢。今天,每当我们深深沉浸在一本书的故事情节中时,家里人总调侃说:“要是当初你有好书读,说不定今天还能是个插图画家呢。”时光荏苒,一晃30多年过去了。今天,不但四大名著早已珍藏在自家的书橱中,国外一些名家作品也有收藏。我们不能再让孩子品尝没有书读的饥渴之苦。到过我们家的朋友都说:“你家的书香味真浓。”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来说,我们觉得这是最好的褒奖。现在我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用来阅读。家里订了3份报纸,纸质媒体上的大事小情,每天早早地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读者》《意汇》这些杂志也是我床头案几的好知己。这两年,,我们也学会了打字、上网,紧跟潮流开始了网上阅读。有时也会有感而发,写点什么,偶尔发表了,也不时地给生活一份惊喜。读书是一种精神上无与伦比的幸福与满足,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挖掘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人生一定要有阅读,用阅读丰富自己的内涵与底蕴。茶余饭后或夜深人静之时,拿起自己喜欢的书,专心致志读几行,既能开阔自己的视野,舒缓疲累的身心,又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沉淀喧嚣浮躁的现实生活,何乐而不为呢?愿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上阅读,与书为友,努力营造自己韵味无穷的书香人生。【篇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让我充实给我快乐,有书陪伴真好。小时候我就爱读书,虽然认字不多,但已经手捧《红岩》囫囵吞枣的读起来,那时的我真像饥饿的人见到面包似的,见到字就喜欢读。吃着饭看,睡觉前也看,就连上随所也会不得放下书。就这样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白话聊斋》《山海经》,书里的故事神奇有趣,我很喜欢读,读后还把《山海经》里的神话传说、奇闻趣事;《聊斋》里的狐狸、女鬼、花精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小伙伴们听,听得他们目瞪口呆。一下课他们就会围上来让我讲故事,看到小伙伴们这样爱听,我就更爱书了。后来我又读了古典名著,有些书还是繁体字,但我就是爱读,凭着我对文字的喜爱连猜带蒙的读着,还真读的**不离十呢,我又开始给同学们讲《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位梁山好汉的英雄故事:了不起的打虎英雄武松,率真淳朴的黑旋风李逵,打抱不平的花和尙鲁智深;《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长坂坡”……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工作的便利,我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本应在童年时读到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也借来读,仍然读的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让我过足了童话瘾,重温了童年的梦。每晚临睡前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儿子听,美丽的童话故事伴我们进入梦乡。我还订了《读者》《意林》等杂态来读,那里的小故事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反复品味放松了心情,学会生活。现在,我又读上了古典书籍,如《论语》《庄子》等,读史使人明智呀,有书陪伴真好。【篇三】母亲高小毕业,在农村老家当过大队会计;后来在青岛纺织厂当过纺纱女工;1959年的春天,响应党的号召随着支边大军来到胜利农场(那时候叫做24团)。在那个年代,母亲在同龄人中算是有文化的人。刚来北大荒的时候,母亲开过荒、种过地、伐过木、盖过房……用母亲的话说,凡是能干的活都干过。母亲很聪明,无论干什么活都是一学就会,哪样活都干得有么有样。一直到随着父亲来到农场医院,母亲的工作才算是稳定下来了。在我的记忆里,母亲非常喜欢读书。那时候,我们农场医院有个图书馆,但是从不开门,说是里面的书大多都是“毒草”。我当时不明白,明明都是白纸黑字的书嘛,怎么都是毒草呢?母亲从不让问,也从不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问得急了,母亲就会淡淡的说一句“长大就知道了”。现在我当然知道当时是怎么回事了。图书馆里的那个阿姨和母亲很要好,她经常到我家里跟我玩。她每次回北京探亲的时候,母亲总是要给她带上一些我们自己上山采摘的蘑菇和木耳;阿姨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又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些花花绿绿的糖果,偶尔还有用草纸包着的点心。阿姨每天都在图书管里整理那些“不许看”的图书,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