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精神.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精神.docx

上传人:cby201601 2020/10/1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精神.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精神?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决不是简单的复古。我们需要的,是要从上万年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中,认取那些穿越时空、恒久生辉的伟大精神,并在 21世纪的今天努力实践和弘扬这些精神。包容博大的精神。中国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是海纳百川的文化。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地包容并融合外来文化。今天的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融合,也是中国文化开放兼容的一个具体体现。印度佛教来到中国,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印度人释迦牟尼简直加入了中国国籍。近当代中国对西方思想的欢迎,中国成了西方思想的试验田,也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开放精神的体现。当然,一切外来的思想文化,都经过了也都必将经过已有的中华文化体系的熔炼,其精华被吸取之后,又将生发出全新的更加灿烂博大的中华文化。天下大同的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表现的都是中华民族重视天下的和谐和相互友爱而非互相的对抗或欺凌弱小。今天中国提出的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也是大同精神的体现。历史上强大的中国,没有主动侵犯小国。中国版图的扩大,是在回击当时的外族侵略以及外族文化主动融入中原文化的结果。强大的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给各国送去的是丝绸、瓷器等各种物品。今天西方某些人的 “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是他们以西方对抗和竞争性的思维、以自己爱好侵略的历史来揣度以和谐大同为核心特色的中华文化的表现。中庸的精神。中庸不是当好好先生,而是一种为人处事上的恰到好处,是一种 “黄金分割”的大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智、仁、勇”的结合才是完善的人格,而非强调一端,就是中庸精神的表现。 “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就是中庸。“随心所欲”但是“不逾矩”,就是中庸。中庸也意味着虽然能力智慧优胜但是心态平实谦虚,所谓 “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国人可以发明火药,但是不用来制造武器,这就是中庸和平的精神。“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中庸,“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是中庸,“高筑、广粮、不称霸 ”,也是中庸。新的精神。“周旧邦,其命惟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都是新的精神体。新,意味着以开放的心面当下的世界,行适当下、造福群生的造。中文化的开放、融合,就是新的表。今天我提出的 “与俱”的口号,是与中文明的新精神一脉相承的。文化开放和新精神最突出的宋代,、社会、科技、医等各个域里的造出不。即使在清朝前期,中国也保持着新的心。康熙当年也于学西洋的技,德国的教士若望就成当国家天文气象局局(天正)。清朝中叶中国开始落,正是掉了开放和新的精神,走上傲自大、因循守旧之路而致的。以民本的精神。“民邦本,本固邦宁”。“民,社稷次之,君 ”。“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之 ”。唐朝的李世民就: “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而身毖。 ”入代的中国,“民所用,情民所系,利民所”的宣示,也是与中国文化以民本的思想一脉相承的。他人和担当社会的精神。 “仁者人”、“兼相,交相利”,都是他人的关。中国文化,真正的个人幸福,必然是与他人及社会整体的福祉相。文化中的 “大人之”、“内圣外王”,“天下亡、匹夫有”、“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往圣学,万世开太平 ”等等倡,都是把个人的能量和才智运用到整个社会幸福的追求之中。范仲淹、文天祥⋯⋯无数的仁人人士,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