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张孝骞院士: ●坐而言,立而行。一个临床医生,他的眼睛必须始终盯住病人, 不能有任何松懈。一些医生发生医疗差错, 原因往往就是放松了对病人的观察。临床医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是什么?可以用“勤于实践,反复验证”八个字来概括。勤于实践:深入病房、门诊观察病人; 反复验证: 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综合, 并和书本、文献结合起来思考运用。●因为病人的情况不同,同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会千差万别,临床医生要把自己的基点放在认识每一个具体不同的病人身上。●病人和医生,是战友,是同志,要善于向病人学习。●要学好临床基本功, 要锻炼观察能力, 培养全局观念, 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救死扶伤, 解除病人痛苦, 维护病人健康, 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外, 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基本的、必备的条件。●仪表端正,和蔼可亲,主动周到,不仅是一般服务态度问题,而且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医德, 是赢得病人信任和协作的必要条件。●古人云, 行医“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 就有可能致人伤残, 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我虽然从医六十多年, 至今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 ●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医务人员不应不懂装懂,更不应知错不改,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当担负的道义责任。马遂教授: ●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个终身吃苦奉献的过程。这是因为临床医学是个随时变化的“万花筒”, 它既要以经验为基础, 又同时兼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实践性是它的第一规律, 广泛学科依赖性是第二规律, 而综合性是第三规律。上述规律决定了优秀临床医学人才较难成就,需要环境、个人因素皆备,并要有较长周期。王宁利教授: ●我们现在怎样做医生?我的回答是: 用心做医生。医生在行医中, 从用手到用心, 是检验医生素质的试金石。必须牢记: “医者父母心。”韦加宁教授: ●多做多传多教,等于活了好几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卢世璧院士: ●医疗无小事; 爱伤敬业, 乃仁爱之心。父训: 小病不轻视, 捉个猫儿当虎打。是指对“小事”要像对待大事一样去处理。●做好一名医生要有学识。年轻医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读书、病人、老师。●医学是经验科学, 医学知识必须到临床实践中经受检验才能真正学到手。吴英恺院士: ●好医生或坏医生的分水岭就在于“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做了主治医师、助教、教授或主任医师还得继续提高业务技术, 每提高一步都要求在学术上有前进, 而且学无止境, 不进则退, 进则要求克服困难,刻苦钻研,自强不息。李存江教授: ●正确的临床思维才能成就好医生。1、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博学: 会诊中心的教授们都有数十年的苦功夫、坚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们密切关注着国际前沿学术动态,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游刃有余, 还对多个相关学科有深入的研究, 有的达到精通的程度。善于推理分析是他们的基本功。 2 、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临床病例:黄克维教授对病人是先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而 CT 、 MRI 、其他生化检查报告只是在得出基本诊断结论后,才作为印证结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