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月夜
杜甫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离家别》)。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huán
fū
kān
(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
2. 闺中:内室。
:想。
:尚不懂得。
(huán ):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
,形容鬟的稠密蓬松。
8. 虚幌(huǎng ):透明的窗帷。
: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
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
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
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这年5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8月只身前去投奔刚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送于长安,杜甫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解说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题,抒写夫妻怀念的至情,反映了乱离时代的相思之苦。全诗语浅情深,曲折含蓄,章法紧密,而不失流畅清丽,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
相思的情感是抽象的,因而多缘景物而发,或睹物思人,或触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