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doc

上传人:明月清风 2020/10/25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一、危险源辨识根据本矿实际情况,矿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Ⅳ级(重大风险)有以下几种,即:瓦斯事故、火灾事故、水灾事故、爆破事故、顶板事故、机电运输事故、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煤尘事故、排水系统事故等。二、危险源管控措施(一)顶板事故Ⅳ级(重大风险)1、顶板事故隐患分析①、设计支护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②、掘进工作面,支护达不到标准要求,人为的造成初锚力不达标,造成顶板离层、掉矸、漏顶、冒落。③、锚喷支护巷道,锚、喷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围岩破碎,未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时。④、煤巷锚杆锚固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⑤、掘进工作面顶板破碎,巷道未及时支护时。⑥、掘进工作面空顶作业时。⑦、掘进工作面过断层、褶曲等构造支护不及时或突遇断层破碎带时。⑧、施工交岔点控顶面积较大、压力集中,支护强度不够、支护不及时或支护不合格时。⑨、掘进工作面未使用超前支护或使用不当时。⑩、巷道贯通未采取相应措施时。(11)、煤巷遇到顶板破碎或构造应力集中区,易出现片帮、冒顶。(12)、支护未按照先外后里,先顶后帮,支护原则进行,造成冒顶堵人。(13)、因误操作导致掘进机破坏顶帮支护,造成片帮冒顶时。(14)、其它可导致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2、顶板事故易发生地点巷道交叉点、巷道开口点、贯通点、沿底板掘进留顶煤的巷道、更改断面的巷道、失修巷道。在地质构造复杂顶板管理困难区域,如断层带、冲刷带、裂隙发育带附近也是顶板事故易发生地点。3、顶板事故管控措施冒顶预兆:掘进工作面压力增加,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顶板破裂,掉渣逐渐增多,顶板裂隙逐渐变大,煤壁变形,片帮增多,顶板淋水明显增加。1、预防顶板大面积冒落事故的管控措施:⑴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①锚网支护巷道设计要科学合理,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如遇地质变化,要进行支护方式变更,必须进行支护设计评估。②锚杆质量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锚杆质量检测管理制度。锚杆扭距、锚固力、锚索锚固力达到标准要求。控顶距要符合作业规程要求,锚杆、锚索支护要及时,失效锚杆、锚索及时补打,防止支护失效或巷道无支护而造成冒顶事故。③严格按照规程正规循环作业、严禁空顶作业。④工作面人员要随时注意顶板的情况,发现有冒顶征兆时,及时发出警报,撤出人员。⑤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处理顶、帮活矸必须用长柄工具处理,同时有专人站在支护完好处观察顶板、煤帮情况。⑥交岔点的施工,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做到一次成巷,以防止围岩松动。2、加强掘进工作面支护管理①锚网支护要及时,严格控制空顶距离,坚持使用前探梁维护空顶区域,加强锚杆支护的支护质量和日常检测管理,确保施工质量达标。②掘进工作面必须按要求备有足够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③修复巷道时,必须坚持由外向里,逐步修复的原则,防止冒顶堵人事故发生。④加大掘进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的力度,严格执行质量否决机制。⑤项目部要在源头把好支护材料质量关,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支护材料一律不得下井。3、顶板离层仪监测措施巷道每隔100m要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标仪,在巷道交叉点必须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且同一巷道内只能安装同一种型号的顶板离层指示仪,并要悬挂管理。在距掘进工作面100m内,每班观测一次,顶板离层值,并做好记录。100m以外,除非离层松动仍有明显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