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比较优势极限论的启示与比较优势陷阱探讨.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优势极限论的启示与比较优势陷阱探讨.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6/4/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优势极限论的启示与比较优势陷阱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比较优势极限论的启示与比较优势陷阱探讨关键词:比较优势国际分工规模经济极限内容摘要: 根据比较优势极限论, 国际分工和规模经济带来的行业产量增加的速度一旦超越世界市场需求增加的速度, 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所以, 每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从事国际分工实际上是有一定的极限的, 一旦超越此极限, 除加剧贸易摩擦之外, 产业之间的马太效应显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仅仅在短期内成立, 一国长期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将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科技厅 2012 年软科学研究产业安全视阈下的河南省外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 ********** )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2012 年度校级研究项目制度创新与推进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立项编号: 2012KYYB17 )和河南省教育厅 2012 年度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原经济区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研究(立项编号: 12B790031 ) 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前提条件一是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生产两种产品, 劳动是产品生产投入的唯一要素。我们称其为 2×2×1 模型;二是劳动具有同质性,且投入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效率不变;三是市场是完全自由竞争的, 实行自由贸易; 四是劳动在国内自由流动, 但在国际上不能自由流动; 五是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 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六是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七是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二)比较优势决定的国际贸易模式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一个国家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不一定需要具备绝对优势,只要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比较优势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每个国家都应该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其他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比较优势极限论放宽上述比较优势理论的第五个假设, 假定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其他前提条件不变。这样,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一方面每个国家只能选择若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规模经济的存在会促进该行业劳动效率的提高, 这些行业的产量持续大幅度增加。如果产量在一定时间之后超过国际市场容量, 产能过剩, 超越外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外国就会有较大动力产生贸易摩擦。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一国长期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必将缺乏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比较劣势的产业上劣势更加明显, 在产能过剩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优势进一步扩大, 结果是产能过剩加剧, 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下面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为例来解释比较优势极限论。假定中美两国生产计算机和棉布的劳动效率的初始数据如表 1 中所示。可以看出, 美国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因为计算机的生产效率是中国的 2倍, 而棉布的生产效率只是中国的 6/5 倍。中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一)国际分工带来的比较优势极限按照比较优势分工, 中国将专门生产棉布, 美国专门生产计算机。两国生产、交换和消费状况如表 2 所示。可以看出, 两国按照比较优势分工之后, 计算机世界产量 Qc 比分工以前的产量Q0增加1 单位/ 劳动日, 国际分工带来的增长速度为 d1c=11% ( 假定为平均增长幅度); 棉布的世界产量 Qf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