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国学大师季羡林.txt.txt

格式:tx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TX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学大师季羡林.txt.txt

上传人:hqpkhvg379 2016/4/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学大师季羡林.txt.tx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学大师季羡林季羡林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中文名:季羡林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临清出生日期:1911年8月6日逝世日期:2009年7月11日职业: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毕业院校:清华大学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目录个人履历家庭成员学术成就学术研究内容重要学术论文学术思想学术任职个人著作出版书目主要著作《季羡林全集》目录散文随笔主要译著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个人奖项经典语录三辞“桂冠”一辞“国学大师”二辞“学界泰斗”三辞“国宝”怀念许国璋与清华、北大渊源德国情缘“大国学”与“和谐说”追思会群众排长队追思季羡林中山装遗像体现朴素、平和和乐观本色中央领导对季羡林辞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大师不敬的一些事北大涉嫌虐待季羡林季羡林求助温总理换秘书友人报案指北大做法不当挽诗故居被盗两位嫌疑人与北大无关季承:称跟自己想的一样作品获“文津奖”贴吧相册个人履历家庭成员学术成就学术研究内容重要学术论文学术思想学术任职个人著作出版书目主要著作《季羡林全集》目录散文随笔主要译著收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个人奖项经典语录三辞“桂冠”一辞“国学大师”二辞“学界泰斗”三辞“国宝”怀念许国璋与清华、北大渊源德国情缘“大国学”与“和谐说”追思会群众排长队追思季羡林中山装遗像体现朴素、平和和乐观本色中央领导对季羡林辞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大师不敬的一些事北大涉嫌虐待季羡林季羡林求助温总理换秘书友人报案指北大做法不当挽诗故居被盗两位嫌疑人与北大无关季承:称跟自己想的一样作品获“文津奖”贴吧相册展开个人履历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关于季羡林的生日,这里顺便作一点说明。几十年来,大家都知道季羡林的生日是8月6日。每逢这一天,他的亲朋好友,学生晚辈,各级领导,甚至外国大使,都会向他祝寿,这已经成了惯例。可是,2001年八月,聊城和临清市的市政领导邀请他回故乡,庆祝他的九十岁生日。在祝寿大会后,他在写《故乡行》一文时,却写了下面一段文字:“八月六日——我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件事情:我的生日从旧历折合成公历是八月二日。由于一次偶然的笔误,改成了六日,让我少活四天——算是我的生日。”这件事也算得上季羡林生平中的一件趣闻。不过,这么多年来,他对自己生辰的讹误,听之任之,将错就错,不置一词,也颇耐人寻味。青年季羡林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客”。同学中还有胡乔木。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年轻学****时候的季羡林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因此,“非读梵文不行”。“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1]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一个学期40多堂课,季羡林学****异常勤奋。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季羡林在德国[1]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