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散文诗二首_高二语文教案_范文先生网教学目标1.     对散文诗的特点有所了解2.     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力教学重点1.《叶笛》.《花的世界》中选取的花的不同的象征意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引言:今天我们将接触一个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诗。散文诗起源于俄国,流传到我国已经90多年的历史了。是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混血儿”,它的形式是散文,灵魂是诗。散文诗没有模式,它本身是解放出来了的一种文体茅盾先生曾用一句话概括了散文诗的特征:“散文形的诗”介绍散文诗散文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诗和散文诗;抒情散文和散文诗的区别。当然只能大体地加以区别,绝对的区别标准是难以规定的。a.     诗与散文诗我们在此引用一下那家伦的观点,他以为散文诗是从诗或散文领域中分离出来,是近代文学向更精细的文学体裁发展的一种趋向,这一说法,值得注目。的确,在近代文学中,如报告文学、杂文都是从散文领域内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文体的1.     散文诗与一般新诗的区别在于:散文诗不像一般新诗那样有严谨的格律,它不分行,不押韵2.     可是既然是“诗”,散文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b.     抒情散文与散文诗1.     散文诗篇幅短小,有一定字数限制,抒情散文可稍长些;2. &nbs 《将进酒》的教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刘绍萍【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学。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始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天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展示些什么呢? 二、疏通。三、诵读。(一)读懂内容《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喻的作用。“高堂”一联说及人生,采用夸张手法,极言人生短促。(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然而,在他这欢乐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痛苦!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似,故化用曹诗,明写欢乐而暗寓愤激。(5)“主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