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我国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分析一、弱势群体的涵义弱势群体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 生存状况等非生理特征来界定, 是社会中一些生活贫困、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有关学者将我国目前的弱势群体分为两类, 即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主要由生理方面的原因(年老、残疾、体弱多病等) 造成的, 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等, 后者主要是社会原因造成的, 主要包括贫困的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目前我国弱势群体规模庞大, 如果将城乡贫困人口、失业和下岗人员、残疾人、农民工等各类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加总, 然后再扣除重叠部分( 如贫困人口中有失业、下岗和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 和非弱势人口( 如下岗和失业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中间的自强自立者) ,我们可以大致计算目前中国弱势群体规模在 - 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1l%-14% 。i 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有贫困的农民、城市农民工、城市贫困人口。等组成。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毕业生, 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 很多人居住在“城中村”, 如郑州市的陈寨, 庙李等, 这些群体被称为“蚁族”,也应该划入弱势群体范畴。二、政治参与的涵义政治参与, 是当代民主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 它由政治参与开始逐步向行政管理等社会各领域渗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美国学者亨廷顿在《难以抉择――发展中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ii 国内学者王浦劬在《政治学基础》中指出,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力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iii 政治参与对社会稳定具有双向作用。第一, 过度扩张的政治参与如果超过现有政治体系的吸纳能力, 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第二, 某些形式的政治参与, 如一些抵制性的政治参与, 或者利益表达极端要求的政治参与不仅可能阻碍政治体系的有效贯彻, 而且直接威胁着国家政治体系的稳定。三、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现状及制约因素(一)当前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现状 1 、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政治效能感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意识虽然增强, 但是其参与政治的次数和频度却较低、动员性政治参与偏多、主动性政治参与较少。集中体现为政治效能感低。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缺乏实效性,这挫伤了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他们的政治效能感较低。 2 、政治参与方式多样化,但政治参与影响力低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 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也有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参与形式、政治协商参与形式、听证和信访参与形式、基层群众自治的参与形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指采取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 而进行的影响公共政策的政治行为。弱势群体介入政治过程的方式是多样的,但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地位,社会影响力等因素,政治参与影响力低。 3 、制度性政治参与多样,但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剧增弱势群体制度化政治参与方式多样。当前, 我国弱势群体主要通过制度性政治参与的方式介入政治过程发表言论, 表达意见从而影响政治决策。但是由于制度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