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样稿.doc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0/11/1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镜黏膜染色剂的使用方法样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镜黏膜染色剂使用方法
受阿俊仁院长委托,今天在基层内镜学****群里跟大家交流一下内镜黏膜染色剂使用方法,请大家共同探讨指正。对黏膜染色剂基础要求:1、本身含有颜色 2、和被染组织间含有亲和力 3、 被染色染色体或包浆有被染色特征现在黏膜染色剂关键有以下多个:1、靛胭脂靓胭脂是对比性表面黏膜染色剂,而非细胞内染色剂,在胃和肠均可使用。 原理:利用重力沉积于上皮表面低凹处,勾勒出胃小沟、肠黏膜无名沟和pit形态,推断病变范围及大致性质,最好浓度为 -%,须使用喷洒管,通常在2-3分钟后观察效果最好。值得注意是:喷洒时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而是从低浓度开始喷洒(绝大多数病变低浓度会显示更清楚) 假如需要可进行再次喷洒。 但反过来一开始高浓度喷洒,假如再想低浓度就比较难处理。AIM三明治法1:%靛胭脂10ml+%10ml+清水30ml,用于判定病变黏膜侧向进展范围。2、美兰又称亚甲蓝,%%,作为一个吸收性染料,它是吸收到细胞内部对细胞核进行。被染对象通常是肠道上皮细胞、食管和胃中肠化上皮细胞,它只染色肠化细胞。染色原理:亚甲兰吸收进入上皮细胞内使细胞核着色,染色阳性意义:正常肠道上皮、食管和胃肠化上皮和部分早期胃癌上皮,其中值得注意是:十二指肠内异位胃化生细胞并不染色。同时因美兰能够和细胞内DNA结合,在白光下可诱导氧化损伤甚至突变。3、卢戈氏碘 -%须使用喷洒管均匀地进行全食道染色,提议从肛侧到口侧,边喷洒边吸引,床头抬高避免呛咳窒息。假如浓度大颜色过黑,浓度小染不上色。二个人配合喷洒会更均匀更细腻,尤其是食管入口部分染色。 推荐对于可疑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采取碘染色借助
“粉色征或银色征”行深入诊疗和靶向活检。20世纪70年代即有应用碘染色来诊疗食管疾病报道。碘染色原理是正常成熟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糖原,遇碘后呈棕褐色,当食管炎症或癌变时细胞内糖原含量降低甚至消失,所以碘染后对应部位呈淡染或不染区。碘染色模式分为4级:Ⅰ级为浓染区,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多见于糖原棘皮症;Ⅱ级为正常表现,呈棕褐色;Ⅲ级为淡染区,多见于LGIN或急慢性炎症;Ⅳ级为不染区,多见于浸润癌、原位癌和HGIN。内镜下对食管进行碘染色能够清楚显示病变存在部位和范围,使活检取材部位愈加明确,从而提升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然而在食管黏膜炎症、LGIN、HGIN和癌变部位全部能够出现碘溶液不染区,此时可借助于“粉色征”进行区分,即在喷洒碘溶液后病变部位呈不染或淡黄色,2~3 min后,HGIN和癌变部位可变为粉红色。“粉色征”在NBI下观察能够被强化,呈闪亮银色,称为“银色征”。利用粉色征或银色征来判定HGIN和癌变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达88%和95%。
%~%,喷洒碘溶液前宜应用链霉蛋白酶冲洗食管,去掉表面黏液,自贲门向口侧喷洒至食管上段,抬高床头,%硫代硫酸钠溶液喷洒脱碘或西甲硅油溶液冲洗食管,以将黏液和多出碘洗去便于观察,观察完成后注意将胃腔内碘液吸出以减轻患者痛苦。应用食管碘染色时,需要注意问询患者有没有应用碘溶液后出现心慌不适、血压下降等过敏史,有碘过敏史者应避免碘染色;甲状腺功效亢进患者及孕妇避免应用碘染色;部分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