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妇闺情诗鉴赏
一、思妇闺情诗
所谓思妇闺情诗,指是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关键写作内容诗歌。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不是很高,但在艺术技巧上却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宫怨诗和闺怨诗这两类诗全部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和失宠后起怨情;闺怨诗则关键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含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忧伤,或少女怀春、思念情人感情。而思妇闺怨诗,更多是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夫君思念。
二、思妇闺情诗关键思想内容:
①或表现妇女对在外丈夫思念,表示女子柔情别绪,忧愁伤感;②或表示对战争厌恶或激励丈夫建功立业情怀;③或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处境怨恨,寄寓作者自己人生感慨,对易逝青春哀怨,表示对自由和幸福生活向往。
三、思妇闺情诗常见表现手法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比兴、衬托、心理刻画;
特殊手法:乐景衬托哀情、对面落笔。
李白、王昌龄、顾况、白居易、刘方平、薛逢、杜牧、朱庆余、杜荀鹤等众多诗人笔下宫女之怨,全部描述得寂寞哀怨,孤苦无助,婉曲感人。以景衬怨,凄凉无限;闻声生怨,愁绪难理;因情而怨,悲愤四溢。诗大家从视觉、听觉、幻觉、触觉,或单独写怨,或种种感觉交融在一起,将怨气、怨情或怨言委婉地表述出来,使诗歌达成另一个新艺术境界。
四、思妇闺情诗常见意象
1.月亮、梦、泪、鸿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捣衣、织布、缝衣、登高等动作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类意象。
五、思妇闺情诗不一样分类
在传统思妇闺情题材中,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抒发别离苦情,二是描写美人迟暮,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人生感慨。
闺怨诗内容,闺怨诗是中国古代诗坛上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关键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专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心理状态。从其内容上讲,关键包含下面几类。1、表现闺中女子后悔、怨恨;2、表现对游子思念、想望;3、表现对丈夫关切、牵挂;4、表现闺中人寂寞、冷清;5、表现了一个怨战、厌战情绪。
思妇闺情诗鉴赏教案
一、概念
宫怨诗和闺怨诗这两类诗全部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和失宠后起怨情;闺怨诗则关键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含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忧伤,或少女怀春、思念情人感情。
二、题材分类:
在传统思妇闺情题材中,又有三种情况。
一是抒发别离苦情。
五代词人李璟《摊破浣溪沙》堪为这方面代表: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和韵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开篇“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名词及术语,传达出了一个深微感受。“菡萏”就是“荷花”,也称“莲花”,后两个称呼浅近通俗,而“菡萏”则有一个庄重之感。“翠叶”也即“荷叶”,而“翠叶”之“翠”字,则现有翠色之意,又可使人联想到翡翠及翠玉等珍贵之名物,也一样传达出了一个珍美之感。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消”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以“残”字,词人对如此珍贵芬芳之生命消逝摧伤哀感,便已尽在不言中了。若改为
“荷叶香销荷叶残”,虽意义相近,音律尽合,但感受却已全非了。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感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至于梦中之相见,是梦中之思妇远到鸡塞去晤见征人,还是鸡塞之征人返回家中来晤见思妇,则梦境迷茫,不可确指,也无须确指。“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和深情。这二句情意虽极悲苦,其渲染意境、其文字和形象却极为优美。
二是描写美人迟暮,
其对人物外部动作和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
晚唐词人温庭筠《菩萨蛮》很有代表性:
小山重合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情景。起句将眉喻为山,初见文心。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次句写懒起女子睡态,从行云流动设喻,生动地传写出鬓发轻笼拂扬之状。一个
“度”字使鬓发有了飞动感受;一个“欲”字又赋人鬓发以人情感;而“香腮雪”三字,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美艳。整句活画出一幅女子未醒娇慵神态。三四两句写她梳妆打扮情景。这女子懒懒地起床,姿态娇慵,无精打采。然后慢吞吞地洗梳、画眉、弄妆。这里“懒”、“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