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文献综述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献综述样稿.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11/20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献综述样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件综述
学院
工学院、职教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吴雯婷
学号
10550305
指导老师
杨灿
职称
讲师
合作导师
职称
论文题目
聚合物/陶瓷复合微结构注塑成型设计
文件综述:
1 引言
伴随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机械工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改变,微电子、微机械、微光学、介入各领域发展。近几十年来微型零件需求量不停增加,尤其是在机械、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应用更是愈加广泛[1]。现在微结构加工技术,如激光切割、微型切削、硅刻蚀技术等已经不能受到加工材料影响,无法满足社会需要。而注塑成型加工技术作为加工形状复杂零部件关键加工方法。伴随大家对零件形状要求越来越复杂,对零件精度要求越来越严格,从而造成对注塑加工技术要求也逐步提升,从传统注塑成型逐步发展成微结构注塑成型技术。复合微结构注塑己成为目前国际科技界研究很活跃前沿课题之一。
利用微结构注塑成型技术加工复杂微小零部件时,除了对注塑加工工具要求愈加高外,对加工材料也有了更高要求。单一加工材料已经不能够满足微结构注塑成性技术了。伴随科技进步,加工材料种类也越来越多,大家对材料单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加工材料逐步从传统单一加工材料发展到现今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作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固相组分组成(在加工成型时能够有一个液相转变为固相过程),而且含有和其组成物不一样新性能结构复杂新材料。复合材料组成成份应保持其一致性,不过在性能上必需相关键改善或不一样于原来材料组成成份性质。复合材料中因为各组成份间协同作用,使得含有愈加好综合性能,所以愈加有利于微注塑成型加工[2]。所以现在研究复合材料性能显得尤为关键。
2 中国外应用及研究现实状况
中国应用及研究现实状况
中国对微注射成形研究起步较晚,日前仅有少数单位进行了相关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卢振和张凯锋对微型零件及微结构零件进行了微注射成形试验,分析了模具温度、注射压力及保压时间对微注射成形影响[3]。设计并制作了微注射成形模具,采取光刻、离子蚀刻工艺相结合在硅片上制得了微零件型腔、流道及浇口。利用该模具在微型注射机上进行了聚丙烯微注射成形试验,注射成形了微结构零件及独立微型零件,其中最小微结构部分是直径50μm微圆柱,最小独立微型零件是直径300μm、厚300μm微圆片。同时在不一样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聚合物和粉末微注射成形试验,制得微米级聚丙烯和二氧化锆陶瓷微结构。现今微结组成型注塑模具微型腔多为自孔结构,其加工和配合精度也很高,所以假如依靠传统分型面和结构间隙是无法充足排气,会造成热点、充填不足等缺点,为此设置了抽真空通路及对应密封结构。另外,因为微零件体积小、质量轻、壁薄,其顶出不宜采取常规机械顶出,所以采取吸附装置来完成微型零件脱模
[4]。
另外大连理工大学庄俭等基于UV-LIGA技术制作了微注射成形用金属模具,对微注射成形中充模流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尹海清等设计并制造了适合于粉末微注射成形微型模具,注射成形了金属微型齿轮;中南大学蒋炳炎等研究了HDPE微注射成形条件下非等温静态结品情况[3]。
现在有很多大学全部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比如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进行了晶须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哈尔滨工